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

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为东西两大语群。东部语群有斯拉夫语族、印度语族、伊朗语族、达尔迪语族、亚美尼亚语族、波罗的语族;西部语群有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希腊语族、凯尔特语族。一些语族之下又有若干个语支。全语系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丹麦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印地语等60余种现代语言和数种已经消亡的语言。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南部和西部、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南部等世界许多地区,使用人口19亿多。中国属于这一语系的现代语言有塔吉克语和俄语。已经消亡的古焉耆语和古龟兹语,即所谓的吐火罗语,历史上也曾分布在中国的新疆一带。印欧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较为深入,各语言的亲属关系比较清楚。可以说,“语系”这个概念及历史比较语言等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就是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共同的基本词汇、共同的语音交替模式、各语言语法附加成分之间存在的语音对应关系等等都是这些语言亲属关系存在的依据。此外,它们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有较多清浊对立的塞音,擦音较少;w、y、r、l、m、n等响音既可以起元音作用,也可以起辅音作用;有词重音,但不像阿尔泰语系诸语言那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名词有性、数、格等范畴,但格的变化在不少语言中趋于简化;动词有人称、数、式、态等范畴,一些语言还有体的范畴;不少语言在数词的构成上相同或相近;词序和虚词的作用越来越大。总体上说,印欧语系语言在类型上虽属屈折语,但除少数语言外,多数语言屈折语的特点在逐渐减少,有些语言在向分析语类型转化。

猜你喜欢

  • 飞牙喀

    见“费雅喀”(1771页)。

  • 罗罗

    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

  • 沙里福汗

    1900—1940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民族上层。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年青时就读于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蒙哈学堂,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被杨增新任命为福海县知事(县长)。1933年

  • 越羽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隆科多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子。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之弟。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一等侍卫。五十年(1711),任步军统领,掌京城重兵。五十九年(1720),擢理藩院尚书。

  • 淑哲公主

    1633—1648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七女。初号淑哲公主,后封固伦公主。崇德六年(1641)二月,许婚蒙古族内大臣二等梅勒章京鄂齐尔桑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正月,成婚。铿

  • 龙泉务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西郊门头沟龙泉务村。约建于辽太宗会同年间(938—947)。规模较大,其范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遗址堆积厚达0.8—1.7米。烧制多白瓷,有粗、细两种

  • 阿札割只

    契丹官名。一作阿札豁只。《辽史·国语解》称:“阿札割只,官名,位在枢密使下,盖※墩官也。”“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札割只,皆墩官也。”此官所掌不详。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 玛涅克尔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 北魏昭成皇帝

    见“拓跋什翼犍”(1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