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

人类宗教的最初形态。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界既恐惧又祈求的混沌观念,形成于原始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以“万物有灵”的信念为基础,以相继形成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崇拜多种神灵,故又称为多神教。研究者多主张自然崇拜是其最初形态,亦有人认为起始于图腾崇拜。原始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对象,从天、地、日、月、星、辰到各种自然力量,与人们的生存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到与人类血缘集体相关的各种神话中的人物,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不同,崇拜的具体对象亦各有所异。火神崇拜在我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中占有特出地位;虎、熊、鹰等动物神,是狩猎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神崇拜在沿江河海岸居住的渔业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出现各具不同名称的原始宗教活动者,以其长期的宗教活动实践,使原始宗教逐渐趋于规范化,为现代宗教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信仰的萨满教、藏族和纳西族信仰的本教和东巴教的早期形态,均属比较成熟的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我国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吸取当地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成为具有地区或民族特点的现代宗教。原始宗教作为古代人类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与哲学思想的萌芽、民间文学艺术的起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扎赉诺尔古墓群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南约5公里的木图那雅河东岸坡地上。面积约500余平方米。1959年、1960年两次发掘清理30余座古墓,根据出土遗物和古墓埋葬制度、棺木结构,结合历史地理研究,属东汉鲜卑的

  • 牌子头

    蒙古国及元朝基层军官名。又称牌头。统十夫,故又称十夫长或什长。其制:“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元史·兵志一》)参见“千户制”(121页)。

  • 赛因塔喇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阜康县城东。准噶尔语, “赛因”意为“良”, “塔喇”意谓“田”。以其地膏腴,宜种植,故名。唐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明隶瓦剌。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为准噶尔重要农业区域之

  • 迷儿军万户

    详见“止贡万户”(290页)。

  • 禺氏玉

    指新疆玉。《管子》云:“贵用禺氏之玉”。禺氏即月氏之异译。时月氏分布于今敦煌一带,地当新疆进入中原之孔道,故中原人称新疆玉为禺氏玉。

  • 杨黼

    明代白族学者、诗人、书画家。号存诚道人,别称桂楼先生。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市)下阳溪人。谓“九隆族之裔”杨连五世孙,元代大理总管书史杨保继子,世代为宦。约生于明洪武(1368—1398)初年。以书香门第

  • 昭伯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军队指挥官。《百夷传》:“昭伯领百人”,相当于百夫长,其上有※昭纲(千夫长),再上为※昭录(万夫长);其下则有※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长

  • 人头钱

    旧时壮族社会习俗。亦称偿命钱。流行于两广地区。为远古血亲复仇的遗风。旧时,壮族各村寨、宗族或家族间,常发生械斗仇杀事件。被杀者家族或村寨,有替死者报仇之义务。虽经数代,必报方休。被杀者之子孙,如因年幼

  • 格斯贵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寺庙的僧职名。亦作格思贵。管理寺庙、札仓庶务和杂务,有的还兼管教务和戒律,教授经典和督察喇嘛念经,手执法杖,对不守戒律规定的僧人予以责打。也负责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实际是寺庙的执法者。地位

  • 奎屯布拉克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独石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也是元、明两朝的旧驿站。从独石口120里至该站,230里至额楞站。设马50匹,站户50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昭莫多之役,康熙帝进军曾经过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