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豆浑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叱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叱豆浑与豆留䩭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率众降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予官爵,以是秦、凉鲜卑、羌、胡多附乾归。该部与柔然的关系参见“叱豆浑”(543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叱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叱豆浑与豆留䩭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率众降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予官爵,以是秦、凉鲜卑、羌、胡多附乾归。该部与柔然的关系参见“叱豆浑”(543页)。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贵族等级和主要统治者。彝语音译。“诺”意为黑色,该族以黑色为贵;“伙”意为群体,因其自认为是彝族的主体,故亦含有主体之意。汉语称“黑彝”。自诩血统纯洁高贵,严禁本等级与被统治
书名。又名《后藏志》,藏文名《娘曲琼》,全称《娘地上中下三区希有嘉言贤者之门》。作者多罗那他(1575—1634藏族),曾著有《印度佛教史》。此书系有关藏传佛教史之力作,专述后藏佛教史者以此书最为著称
元代吐蕃官员。地理志学家。女真蒲察氏人。初,元世祖以为论黄河之源者,皆以汉代张骞、唐代刘元鼎之说为据,然2人皆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以都实曾三入吐蕃,兼悉数种语言,遂授为吐蕃等处招讨使,秩正三品,往探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泽库县中南部,东接西卜沙和官秀部落,南邻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连锁乃亥、旺加等部落,北邻古德尕让和克里其那部落。为千户部落。名称来源一说为“噶尔色”之音转。“噶尔”指迎唐文成公主的吐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古城遗址及墓葬群。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乡)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古城遗址1处、墓葬30座、墓上建筑遗迹2处、车马坑2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1座,
见“奶油”(646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清康熙二年(1663)始见其名。因居住地区不同,有那乃、那贝、那尼傲(赫哲语那,意为本地、当地;乃、贝、尼傲,是人的意思)、赫真(下游、下方、东方之意)、奇楞等自称。清文献常写作黑哲
?—1745清代四川明正女土司。藏族。明正宣慰使嘉尔参达尔结之妻。夫故,护理印务。其夫之妾王氏有2子,及岁应袭。为阻挠其事,任用其父小金川土司汤鹏遣来随侍人等,蓄聚金川民众,布党积威。乾隆二年(173
802—823唐代南诏第九世王。又作券利晟、劝礼成、劝利。乌蛮,姓蒙氏。寻阁劝子。元和十一年(816),兄劝龙晟被弄栋节度王嵯巅谋杀后,继位,唐册其袭南诏王。十二年,改元全义。次年,厚赏王嵯巅,赐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