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兴语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言差别。以水洛乡的史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十分丰富,有5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擦音有8套,分清浊、清鼻音。有6个复辅音,都是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只有1个卷舌元音。复元音有27个,分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以后响为主。后响复元音由i、 u、 y和主要元音构成,共23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共3个,三合复元音仅1个。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助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大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语法作用较大,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后3类第一人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变化表示格,有主格、领格和宾格。动词有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经验5种,均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祈求、疑问、否定4种,用加前后缀的方式表达。态分自动、使动、互动、用屈折、加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趋向有6种形式,均用加前缀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采用叠音形式,带词头的形容词只重叠词根。形容词可带较丰富的藻饰词。结构助词有限制、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词汇以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为主。复合词构成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等类。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不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其次是藏语,有少量纳西语、彝语、普米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马站

    蒙古国和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马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马运载使者和货物。太祖、太宗时始设之站赤多属马站一类。据《元史·兵志四·站赤》,元代诸行省多设有马站,除岭北行省外,诸行省共有驿马近

  • 正军户

    蒙古国和元代对汉军中出兵户的称呼。蒙古灭金后,征原金境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当兵,组成汉军。其制按贫富、丁壮多寡摊派,富家有丁力者每户出兵1名,称独户军;贫家合2、3户出兵1名,丁力强之出兵者称正军户,

  • 屈列

    ?—735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屈烈、屈刺、据埒、掘埒。出自遥辇氏族。一说为遥辇氏第一代首领洼可汗,又称遥辇可汗。以前,大贺氏族在契丹部落联盟中占统治地位,与军事首领屡有不协。开元十八年(730)

  • 冷边长官司

    见“冷边土司”(1119页)。

  • 大藤峡

    峡名。系指黔江流经广西武宣县勤马至桂平县弩滩地段。两岸高山耸峙,江水奔流直泻,江面横亘一大藤,以作桥梁,故名。一般又指今桂平、平南、藤县、金秀、武宣、贵县、象州等“磐��六

  • 兀儿失温河

    元代河流名。又译乌尔繖河、乌里顺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乌尔逊河。南源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北入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据《元朝秘史》,蒙古国建立前,塔塔儿人一部分居该地。蒙古诸部联盟首领、成吉思汗

  • 差岗地

    “差岗”,藏语音译,意为“支差的单位”。“差岗地”指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领地内划定的征收租赋差役的份地。一份差岗地的面积一般是在三四十※克(��)至五

  • 上笼卜

    明代藏区地名。又译作上隆卜、上隆布。在今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之结隆乡。宣德二年(1427),其地部落首领奉朝命护送,照料明使乌思藏之太监侯显过境。

  • 蛮僚

    ①中国古代对南方僚人的别称。时亦用以通称南方少数民族。参见“僚人”(2254页)。 ②畲族名称出现于史籍之前,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用此相称,如《云霄厅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