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林外记

吉林外记

书名。又名《吉林统志》。清萨英额(满洲正黄族人,字吉夫)撰。10卷。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一作六年)。作者道光年间在吉林将军衙门任职,受将军富俊之委撰。其在自序中言:“天下府州县莫不有志,盛京有通志,黑龙江有志又有记。吉林为我朝发祥根本之地,并无记载,岂非阙典?因于退食之暇,搜罗采访,集腋成裘”而成书。内容上溯清朝初,包括长白山至库页岛的广大区域。卷1为御制诗歌,卷2疆域形胜、山川、城池,卷3满洲、蒙古、汉军、建置沿革、驿站、船舰桥梁,卷4职官、兵额,卷5俸饷、仓储事宜,卷6学校、学额、儒林文苑、祠祀,卷7田赋、物产、公署、人物,卷8时令、风俗、贞节、杂记,卷9古迹,卷10双城堡、伯都讷屯田。作者以“事必证实,言皆有据”为编撰原则。有《渐西村舍汇刊》刻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传世。对研究吉林史地和满、赫哲等民族的社会历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伶僚

    见“仡伶”(571页)。

  •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 西域行程记

    书名。明陈诚、李暹撰。1卷。永乐十二年(1414),明吏部员外郎陈诚、中官李暹奉命出使哈烈(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部),次年十月还,所历凡17国。归国后,以日记体裁详记自肃州出发之日(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 达尔罕乌拉寺

    召庙名。俗称阿巴嘎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属锡林郭勒盟,由阿巴嘎王管理。约清嘉庆(1796—1820)中,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

  • 火鲁火疃

    金代谋克名,在蒲与路之北3千余里,即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侧巴金诺城。是金代北面最远的地方。

  • 土木直移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

  • 左抵教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一带。相传由缅甸芒海人窄拉于300年前创建;另说发源于德昂族。多为“汝波”、“别烈”支系的德昂族信奉,部分阿昌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亦信此教。其佛教戒律极严

  • 阿里克

    见“阿里克族”(1223页)。

  • 宣慰司照磨

    官名。宣慰使属员。掌衙署钱谷出纳、营缮料理等事。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米剂

    珞巴语博嘎尔方言音译。系卜卦师的称谓。由男性充任。参见“鸡肝卜”(1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