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哑蒙噶

哑蒙噶

15世纪藏族高僧。又作阿木噶、哑蒙噶巴。西藏聂塘人。据《明实录》载明朝大慈法王释迦也矢弟子。随大慈法王进京,遂留居京师。宣德元年(1426),受明封为“灌顶净修弘智国师”。正统四年(1439),加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赐诰命。六年(1441),朝廷赐馆夫10人予以照料。时尊号“妙法诸修净慈普应辅国阐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同年,代表已故大慈法王及其本人,出资助缘兴建北京西郊翠微山法海寺,因建寺有功,在《法海禅寺记》碑文中勒名永志。其事迹在藏文《四大寺志》中有载。法海寺碑今存。

猜你喜欢

  • 得失得本

    见“赤寔得本”(1015页)。

  • 拜日仪

    契丹族传统祭俗。契丹崇日,遇事有向东拜日之习。国遇大事,如皇帝即位举行※柴册仪,或在其它重要礼仪中皆有拜日的仪式。皇帝拜日时,设露台,置褥,上香,臣僚于左右陪位,宰相以下通名,齐奏“圣躬万福。”

  • 萨拉巴噶什

    见“萨尔巴噶什部”(2014页)。

  • 抬旗

    清代八旗中建有功勋的人员本身及本支直系成员得以抬高旗籍的一种制度。其制:凡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俗称内务府三旗)立有功绩者,可抬入八旗满洲,“上承恩泽”;下五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 傣语音译,又作“叭雅”。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地方头人的称号。原车里宣慰使司辖12版纳、30余勐。其中有20余勐皆设有“召勐”,亦称土司。每个勐的土司司署设3—4个当权人,称“大叭”,为首

  • 柏乡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元祐(1086—1094)初复置。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沙陀人李存勖曾率将周德威

  • 于寘

    见“于阗”(58页)。

  • 浍水起义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

  • 海龙女真国书摩崖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 番部僧纲

    僧官名。明清时在藏族地区府一级封授管理僧众、土民的当地僧人首领为僧纲,颁给印信、敕命,秩从九品,准世袭。以例进贡。清代有垂巴寺僧纲、著洛寺僧纲等,隶僧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