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1635—1723

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一代活佛。法名札那巴札尔(亦译乍那巴乍尔,意为智慧金刚)、罗布藏旺布札勒三(一作罗布藏丹毕扎拉钦),尊称温都尔格根(至上光明者)、博克多格根(圣光明者)。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六世。孛儿只斤氏。喀尔喀蒙古第一代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察珲多尔济弟。在车臣汗硕垒鼓动下,捐身佛门。清崇德三年(1638),从札木巴利特(一译驾母巴林)诺们汗喇嘛受格宁戒,在家修行。翌年,从旺西布鲁勒呼喇嘛受拉布琼戒,出家为僧,在席勒图诺尔寺院坐床,获“善智释迦幢”称号。顺治七年(1650),至西藏札什伦布寺晋谒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受沙弥戒。又至布达拉拜谒第五世达赖喇嘛,潜心修法,被宣称为第十五先世迈达哩胡土克图(达拉那达)的转世,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意为尊者·正士·转世活佛)法号。从此,哲布尊丹巴系由萨迦派(花教)改宗格鲁派(黄教)。八年,奉格鲁派两位大师法旨,携传法喇嘛和50余名工匠返喀尔喀,筹建寺院,传播黄教。十二年(1655),遣使至北京,向顺治帝敬献佛像。同年,再次入藏晋见达赖和班禅,修习秘法。翌年,返喀尔喀。十六年(1659),举行“白池讲经”大法会,将黄教弘播喀尔喀全土。从西藏迎请全部《甘珠尔经》并组织抄写两部。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至莫斯科,抗议沙俄侵略军掠夺喀尔喀的领地和属民。二十年(1681),遣使向康熙帝敬献佛像3尊。二十五年(1686),奉康熙专旨,协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和达赖喇嘛的代表噶尔旦西勒图调解喀尔喀左右翼之间的纠纷。二十七年(1688),因准噶尔部领主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率3万兵侵入喀尔喀,诸部抵抗失利,遂毅然决定“全部内徙,投诚大(清)皇帝”,拒绝投降沙俄,受到清廷妥善保护及内蒙古各族热情接待。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进见康熙帝,被封为大喇嘛,委以喀尔喀宗教事务管理大权,位列喀尔喀百官有司首班。此后数年,随康熙帝冬寓北京,夏居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三十五年(1696),至热河祝贺康熙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东南)大败噶尔丹凯旋。三十七年,陪同康熙至北京旃檀寺礼佛,又随驾五台山。三十八年,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去世,返漠北做法事。四十年(1701),重修被噶尔丹焚毁的额尔德尼昭(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五十年(1711),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修建1所活动大寺院,以来往各地传教。五十七年(1718),奉旨多次致书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劝其勿袭扰藏民。六十一年(1722),以88岁高龄从漠北赶赴北京,吊唁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在北京黄寺圆寂。雍正帝亲至灵前悬帕奠茶,追赐“弘法大师”尊号,令永世称呼毕勒罕,专派大臣护送龛座返漠北,供奉于专修的庆宁寺。

猜你喜欢

  • 赁预笃温一腊

    见“预笃温稍瓦直”(1962页)。

  • 松江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原名真教寺,又名云间白鹤寺。位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缸甏巷。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 (一说始建于明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历永乐、万历、清顺治、康熙

  • 八部大人

    拓跋鲜卑八部落首领的总称。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许多鲜卑和非鲜卑部落,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其成员有拓跋、纥骨、普、拔拔、达奚、伊娄、丘敦、俟亥等部,即所谓鲜卑八部或八国,其部落首领称大人,总称八

  • 达赖喇嘛十三世

    见“土登嘉措”(70页)。

  • 苗普亮

    ?—1414明永乐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思州(今岑巩)台罗人。苗族。原为酋长。永乐八年(1410),率台罗上下诸寨苗民起事,烧屯粮。后受兵部招安。至十一年(1413),率台罗十四寨与洪江、横陂等地苗民

  • 十六国之一。铁弗匈奴所建。该部为南匈奴单于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世居今陕西北部长城内外,以游牧为业。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为北魏所破,在※赫连勃勃率领下臣附于后秦姚兴。安帝义熙三年(407),举

  • 大盛魁

    清代至民国年间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号之一。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三大号”。创始人山西太谷县人王相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等,康熙(1662—1722年在位)中,曾在费扬古军中任伙夫

  • 开封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名文殊寺,因寺址在开封文殊街,故名。建筑雄伟,门楼巍峨,大殿广阔,七间四进。北廊下有清人郑怀玉等所立寺碑,谓:“河南汴梁城(今开封市)鼓楼迤东北文殊寺街旧有清真寺一座,创自唐,

  • 头陀军

    元代闽、浙地区畲、汉农民起义军别称。起义军剪发文面,意效佛家苦行以号召。元至元二十年(1283)十月,闽北畲、汉农民在黄华领导下,拥众达几十万人,义军举事即以此相称。

  • 平茶洞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以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改置,隶酉阳宣抚司(后改“酉阳宣慰司”)。二十七年(1394),署长官、宋代杨业后裔杨再胜谋杀兄子杨正贤等,明帝令逮再胜,诛之,使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