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喀
藏语音译,亦作“唐卡”。藏族绘画。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指为寺庙供奉而绘于布底上的壁画和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史传说题材。一般中间为佛像,两旁为小佛像、菩萨、传承祖师像等,衬以山水、花、鸟、云纹等,上部的小佛像为主佛像之化身,下部为护法神。形制大小不一,一般长二三尺。最大的长约30丈,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自布达拉宫第九层垂至山脚。一般则悬于经堂和室内供奉,或游方喇嘛带到偏远地区从事宗教传播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藏族宗教艺术珍品。
藏语音译,亦作“唐卡”。藏族绘画。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指为寺庙供奉而绘于布底上的壁画和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史传说题材。一般中间为佛像,两旁为小佛像、菩萨、传承祖师像等,衬以山水、花、鸟、云纹等,上部的小佛像为主佛像之化身,下部为护法神。形制大小不一,一般长二三尺。最大的长约30丈,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自布达拉宫第九层垂至山脚。一般则悬于经堂和室内供奉,或游方喇嘛带到偏远地区从事宗教传播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藏族宗教艺术珍品。
见“福乐智慧”(2413页)。
即“斡亦剌”(2425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色而强大的一支人”。他称墨彝、白彝、彝家、甘彝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地区、昭通地区及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
清朝八期宗室贵族的封爵之一。满语,源于女真语“勃极烈”,汉译“大官”、“高官”。初女真各部中强有力的酋长称之。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分封子弟叔侄为贝勒,各辖一旗或若干牛录的人丁,统兵治民,佐理国政。崇德元
见“白霫”(596页)。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作玉孜伯克、羽滋伯克。维吾尔族语,意为百户长。职司征收百户范围的粮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鄂伦春族传说中的英雄。亦作“毛考台汗”或“毛考太汗”。氏族首领。所在氏族通说为柯尔特依尔氏族(亦作“卡拉塔基尔”氏族),或说为魏拉依尔氏族。传说他与※特格人结怨成仇,在特格人抢走其美丽的妻子后,他机智
?—173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萨木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袭札萨克多罗贝勒。赐牧塔尔弼克哩叶库布尔。四十年(1701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子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