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
藏语音译。意为“上师”。原系对藏传佛教(喇嘛教)地位高,影响大,博学能为人师者的高僧之尊称,别于一般僧人,后泛指一般僧人。始于元朝。清沿明制,有驻京喇嘛、西藏喇嘛,西番喇嘛及游牧喇嘛等类。高僧享受优礼和特权,皆有职衔和名号,亲颁敕书,其服饰准用金黄、明黄、大红等色,其转世呼毕勒罕入理藩院注册特赠加恩赏赉,可免差徭、赋税,获罪之高僧,剥黄按律治罪。
藏语音译。意为“上师”。原系对藏传佛教(喇嘛教)地位高,影响大,博学能为人师者的高僧之尊称,别于一般僧人,后泛指一般僧人。始于元朝。清沿明制,有驻京喇嘛、西藏喇嘛,西番喇嘛及游牧喇嘛等类。高僧享受优礼和特权,皆有职衔和名号,亲颁敕书,其服饰准用金黄、明黄、大红等色,其转世呼毕勒罕入理藩院注册特赠加恩赏赉,可免差徭、赋税,获罪之高僧,剥黄按律治罪。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鄂尔多斯部7旗在伊克昭(“大庙”)会盟,故名。现移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寝,原在此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以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负阴山,多草原,当河套膏腴之地,可耕可牧。
见“哈密”(1630页)。
1628—1655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曾孙,贝勒杜度第七子。崇德七年(1642),因兄杜尔祐罪株连,被削爵,黜宗室。顺治元年(1644),承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战李自成起义军。二年,
古沃沮族的一支(一说即沃沮)。因其分布于盖马大山(今长白山及狼林山脉,一说仅指狼林山脉)以东而得名。又因其在北沃沮(一说在长白山)南,故又称南沃沮。分布地区南至今朝鲜元山市以北与貊接,
?—1207金大将。本名临喜。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人。女真族。仆散民。左丞相※仆散忠义子。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大定十五年(1175),娶韩国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临潢府路赫沙阿世袭猛安。历近
北魏大臣。匈奴独孤部人。北魏定州刺史※刘罗辰曾孙。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中,任中散大夫。献文帝(465—471年在位)末,为主客尚书。孝文帝(471—499年在位),署东雍州刺史,赐爵永安侯
?—1767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初任笔帖式,雍正四年(1726),升主事,迁郎中。十三年(1735),授镶兰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元年(1736),随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授参赞大臣。三年(1738
见“车凌端多布”(281页)。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丹吉楞”。因位于贺兰山南部山谷中,与福因寺相对,故又称“南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拉善旗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弘历赐额。为该旗最大寺庙。相传同治(1862—1874)初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