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

四川阿坝地区两大部分藏族之一(另一称“草地藏族”)。嘉绒之称,一说义为“靠近汉人的山谷地”,一说出自当地最高山“嘉绒神山”。主要分布于大小金、川流域,邛崃山西4土、大金、小金绰斯甲4县,及邛崃山东理县、汶川等县。分属卓克基、松岗、党坝、绰斯甲四土司,别思满、八角、宅垄、河东、河西5土屯。居民多谓其远祖来自拉萨西北琼部。原有39族,因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乃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今地。后地区扩大,渐有:明正(在康定)、冷边、沈边、鱼通(道孚)、穆坪(宝兴)、革什咱、巴旺、巴底(三土司均在丹巴)、绰斯甲、促侵(大金)、赞拉(小金)、沃日(即鄂克什,在小金)、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4土司被称四土)、杂谷(理县)和瓦寺土司(在汶川)等18个土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土司所辖人口锐减,汉族增多。18世纪各土司逐渐受清政府封号。清末,明正、冷边、沈边、渔通4个土司,被赵尔丰撤销,存14个土司,即今嘉绒藏族。后14个土司又分嘉绒藏族本部,及嘉绒冲部两大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玉米、小麦。森林地区药材资源丰富。红军长征经此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猜你喜欢

  •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

  • 茅冈长官司

    明清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正统(1436—1449)中置。治所即今湖南大庸县西北茅冈。清顺治四年(1647),长官覃荫祚归附,仍授原职,颁给印信,住牧茅冈。雍正十二年(1734),长官覃纯一被迫纳土,呈请

  • 更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作吃立节,每年从夏历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始,至次日凌晨黎明止。主要活动:下午清扫室内外,在门旁、神龛贴新对联,特别要更换香炉中的炉灰,以示除旧迎新;当晚,各家杀鸡宰鸭备酒肉祭祖,然后合家吃

  • 石盏十六

    即“石盏女鲁欢”(456页)。

  • 区希范

    ?—1045北宋庆历朝环州地区反宋首领。广南西路环州思恩县(治今广西环江县东)人。族属说法不一,有说僚人,有说壮族先民。《宋史》称“环州蛮”。颇通诗书,有韬略。曾赴礼部应试,举进士。景祐五年(1038

  • 讹勃啰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监军。永安二年(1099)七月,赴野砦巡视,闻赤羊川首领赏啰讹乞欲投宋,宋知环州种朴派兵迎接,遂率千余骑追击赏啰讹乞等,为种朴所败,与部将泪丁讹遇、

  • 纳禄博图伯克

    ?—1798或1799中亚霍罕首领。一译纳拉帕塔、那尔巴图。乌兹别克族。额尔德尼伯克侄。乾隆三十五年(1770),额尔德尼伯克死,袭替。在任期间,为抑制豪强,命子弟为各城阿奇木,加强集权统治。阳顺清朝

  • 佛林河卫

    见“甫里河卫”(1048页)。

  • 归真总义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张中(约1584—1670)撰。亦名《以麻呢解》,又名《以麻呢穆直默勒启蒙浅说》。本书是根据印度伊斯兰学者阿世格在南京所讲“以麻尼”(或译为“以玛尼”),又将自己之见闻与之互相

  • 噶玛兰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噶玛兰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已不会说噶玛兰语,一部分迁移到东海岸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包括花莲县新城乡嘉礼村,丰滨乡新社村,立德村,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