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锡鼐策丹扎嘉
清代后藏地方官。汉籍作噶锡鼐色布登喇什,藏俗称阿里公。藏族。※康济鼐兄。雍正三年(1725),清朝撤驻藏清军后,首席噶伦康济鼐长居拉萨,以阿里为要塞之地,故委其为阿里噶本(总管)。五年(1727),在卫、藏战争中,率后藏日土、噶达克等地藏军赴援颇罗鼐,于江孜战役中阵亡。七年(1729),追封为头等台吉,准世袭。
清代后藏地方官。汉籍作噶锡鼐色布登喇什,藏俗称阿里公。藏族。※康济鼐兄。雍正三年(1725),清朝撤驻藏清军后,首席噶伦康济鼐长居拉萨,以阿里为要塞之地,故委其为阿里噶本(总管)。五年(1727),在卫、藏战争中,率后藏日土、噶达克等地藏军赴援颇罗鼐,于江孜战役中阵亡。七年(1729),追封为头等台吉,准世袭。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
?—179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台吉。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弟。因不肯追随霍集占叛乱,于乾隆二十年(1755)徙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聚居区。继迁玛尔噶朗(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二十四年
即“东瓯”(507页)。
旧时西藏墨脱宗门巴族地区农奴等级之一。低于※差米,高于※约布。相当于藏区的堆穷。约占全宗(相当内地县)农奴总户数的7%。人身依附领主。一般有独立经济,但缺少劳动力和生产工具,无条件直接领种差地。主要靠
?—1262元朝将领。又译阔阔歹。蒙古兀良哈氏。时而与氏合称兀里羊哈台阔阔带。都元帅兀良合台次子(一说作西征主帅速不台次子,兀良合台弟)。袭职,为都元帅。世祖中统三年(1262),与宗王合必赤讨平李璮
?—前102匈奴大当户。一作稠离、铜离、雕离。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又作昆邪王)归附汉朝。被封为常乐侯,赐食邑570户。太初三年(前102)卒,子广汉袭爵。
新疆山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格登”,西蒙古语,“脑后骨高”之意,形容此山拱起如后脑骨。位于今新疆昭苏县西南。乾隆二十年(1755),将军班第平定伊犁,以25骑夜袭准噶尔汗达瓦齐于此,叛军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蒙古语“塔里牙惕”意为“田禾”,“赤”意为“司事人”,《华夷译语》释为“农人”,即“种田人”。指皇室、诸王位下所属种田户及掌管田务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大斡耳朵位下等即设
藏语音译。此称吐蕃时已有。意“男仆”、“男佣人”。女仆、女佣人则称“约么”。在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社会中,长年性佣人,多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自由离去。终身为仆者,称为“才约”,是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奴隶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嘉格让雅尔隆图尔钦噶丹坚巴林”。在甘肃天祝县石门乡。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进京,途中曾临该寺。雍正二年(1724),因青海罗卜藏津叛乱被毁,五年(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