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族语

土族语

学术界又称“蒙古尔语”。我国土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省的西部地区,而以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最为集中。使用人数约10万,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在互助方言元音有长短的不同,但在民和方言没有这种对立,前者的长短元音在后者都是同一个短元音。民和方言有小舌送气清塞音[q’],这是一个古音,互助方言以舌根清擦音[x]与之对应。在互助方言处于音节末的r和l,在民和方言一律读作x,并使前面元音卷舌化。互助方言藏语借词较多,而民和方言汉语借词较多。两个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少数附加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上。元音系统比较单纯,只有7个单元音,圆唇元音没有前后或阴阳的对立。有较多的复元音,多为后响的二合元音。元音和谐只涉及部分元音,而且限于词根范围。以h、f、x等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多音节词的重音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正是由于这一特殊规律的作用,较完整地保留着词末音节元音,大量地丢失了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其中更多是词首元音,进而在词首造就了一系列的复辅音。这一语音演变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与同一语族其它一些语言如蒙古语完全相反。土族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其词汇总量的大部分仍然是固有词,即蒙古语族同源词,但又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以及部分突厥语借词,而现代新词术语几乎一律借自汉语。土族语的各种语法附加成分,除个别外只有一种语音形式。有特殊的复数附加成分-ηgula。静词和形动词以及个别副动词形式作谓语时必须有判断语气助词的帮助,这种由分析形式表示的谓语同时具有主观陈述和客观陈述两种对立语气形式。

猜你喜欢

  • 完颜永成

    ?—1204金宗室、大臣。亦作允成,本名鹤野,又名娄室。自号乐善居士。女真族。完颜氏。金世宗子。自幼爱读书,晚年益醇;博学,善为文,有文集行于世。世宗大定七年(1167),始封沈王。十一年,进封豳王。

  • 帖睦尔补化

    见“帖木儿补化”(1398页)。

  • 卜奎至京驿道

    清代蒙古东部地区驿道之一。从卜奎站(齐齐哈尔)西160里至蒙古境内哈代罕站,80里至绰罗站,120里至克尔苏台站,160里至哈沙图站,180里至诺水齐站,140里至伯里额尔格站,130里至奎逊布喇克站

  • 舍尔巴

    见“夏尔巴人”(1850页)。

  • 森巴侵藏战争

    1841年春,占领了拉达克和克什米尔的道格拉(藏人称之为森巴)王室古朗普·辛格,在英国东印度公司默许下,为霸占盛产优质山羊细绒的阿里地区,以3千多兵力发动侵藏战争,分左中右三路从班公湖、狮泉河谷和象泉

  • 锁柱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查礼特氏。世居乌喇特地方。康熙十五年(1676),以署骁骑校从征耿精忠,至江西,随定南将军希尔根破敌总督姜德滨于弋阳县,又败敌总兵柯腾。十二月,随安南将军觉罗舒恕等领兵至南康县

  • 集礼

    西夏职官次品封号。西夏语音“尼则顶”,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文武孝种能恭敬东南姓官上世倚”称号。参见“官阶封号表” (1532页)。

  • 贵德

    地名。东晋末吐谷浑筑浇河城于此。后凉吕光时曾设浇河郡。元至元间设贵德州,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洪武三年(1370)置归德千户所(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属河州卫,隶陕西行都司。清乾隆中改置归德县。四十

  • 苏尼

    彝语音译。亦作苏臬、苏业。意为“巫觋”。解放前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迷信职业者,但不脱离生产,不世袭,以跳神方式为人“驱鬼”、“治病”。不识彝文,不懂彝经。所用法术主要有“尼比字哈(捉鬼)、“尼比哥”(赶

  • 回回译语

    书名,明代编纂的《华夷译语》之一种。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命回回人马沙亦黑与火源洁编纂。一说编于元末明初或永乐五年(1407)。分两种:一种为“杂字”,一种为“耒文”。以各民族通用字为主,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