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坎儿井

坎儿井

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利用地下水灌溉田地的重要水利设施。亦作坎尔井、井渠等。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皮山、库车和北疆奇台、木垒、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其结构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即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直通地下含水层,作通风和疏浚之用;地下渠道与竖井底部相连,用以集水并导出地面;地面渠道与地下渠道之出水口相联接,将水输往各涝坝。渠道从数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该井在中亚和西南亚干旱地区亦有广泛利用。一些史家认为,井渠法是西汉时由内地传往新疆,后逐渐完善并传向中亚一带;亦有人考证,此法先见于中亚,再沿丝绸之路东移;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发明的。

猜你喜欢

  • 把总

    旧时低级军官名。始设于明代,为千总下一级武官(千总以上为总兵)。驻守京师的京营兵三大营,均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清代,绿营兵编制,营以下为汛,由千总或把总统领。秩正七品。次把总一级者称外委把总,简称外

  • 清佳砮

    见“清佳努”(2109页)。

  • 吴乞买

    见“完颜吴乞买”(1164页)。

  • 沙喇扣肯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舍楞从子,巴图尔乌巴什子。明末,因祖辈未随土尔扈特部西迁,留牧伊犁境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随叔父舍楞逾喀喇玛岭奔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归

  • 尼满河卫

    见“亦麻河卫”(874页)。

  • 爱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南越

    古族名、古国名。亦作南粤。越人一支。秦汉时主要聚居在以番禺(今广州)为中心的南海郡(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族人由来说法不一:有夏禹后裔说;越国人南迁说和土著说(多数学者赞成后者)。很早就种植水稻和饲养

  • 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

    见“静安寺碑”(2419页)。

  • 西州回鹘

    公元九世纪中叶西迁回鹘之一支。亦称高昌回鹘、北庭回鹘、和州回鹘、阿萨兰回鹘。其辖境东达哈密,西至库车,南抵于阗,北越天山。首府位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哈喇和卓)。国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后改称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