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族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1952年统称“僮族”。1965年11月改称今名。有15489630人(1990年)。与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同源于我国古代百越族系的西瓯、骆越支系,后称乌浒、俚僚、峒僚。南宋(一作唐)古籍始有僮的记载。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区。使用汉文。自唐宋以来,民间常用方块壮字,俗称“土俗字”,以记录歌词等。1956年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法创制壮文,出版有壮文书报,今仍流行。体质特征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及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其地气候温和,景色秀丽,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山水、左江崖壁画、灵渠等名胜古迹分布。盛产八角茴香、三七(田七)、罗汉果、南珍、蛤蚧、炉甘石、金桔等名贵土特产。历史悠久,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及外来侵略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西瓯人曾在今湖南、广西边境越城岭一带采取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的战术抗击50万秦军,使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唐代黄峒首领黄乾曜,宋代侬峒首领侬存福、侬智高,明代古田韦银豹与田州瓦氏夫人等,皆是反抗国内封建压迫或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中法战争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右江革命运动中,壮族人民均作出卓越贡献,涌现出驰名中外的革命民族英雄萧朝贵、韦拔群等。一向从事农耕稻作,其先民对稻作文化有过重大贡献。北宋已知使用火炮。解放前封建地主经济已相当发达,生产水平与当地汉族接近,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成分,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信仰多神,崇拜鸡卜。传统住房为“干栏”(亦称“麻栏”)式建筑。民间珍藏和使用铜鼓的历史很久。壮锦工艺精湛,已有千余年历史。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勒脚歌、扁担舞、壮戏、狮公舞等均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歌圩是青年男女进行文化娱乐与社交活动的传统场所。传统的民族节日有三月三歌节、牛王节、吃立节、更将节等。解放后逐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车犁单于

    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日逐王先贤掸之兄。原为匈奴右奥鞬王。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奉屠耆单于命,与乌藉都尉各率兵2万驻屯东方,防备呼韩邪单于。及闻呼揭王叛屠耆单于自立为单于后,亦乘机自立为车犁单于,

  • 都镇国

    ?—1885清代彝族土司。字化南。都天锡之子。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年未及冠袭职。同治(1862—1874)初,率土兵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及

  • 过节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的第十级。位于※“小使者”之下,“先人”之上(《北史》、《周书》所列之十二级大官中不见此称)。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建安州都督府

    见“建安城”①(1543页)。

  • 畏兀体蒙文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 更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作吃立节,每年从夏历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始,至次日凌晨黎明止。主要活动:下午清扫室内外,在门旁、神龛贴新对联,特别要更换香炉中的炉灰,以示除旧迎新;当晚,各家杀鸡宰鸭备酒肉祭祖,然后合家吃

  • 开封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名文殊寺,因寺址在开封文殊街,故名。建筑雄伟,门楼巍峨,大殿广阔,七间四进。北廊下有清人郑怀玉等所立寺碑,谓:“河南汴梁城(今开封市)鼓楼迤东北文殊寺街旧有清真寺一座,创自唐,

  • 克什图

    ①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世居科尔沁地方。初任牛录章京。崇德三年(1638),随军征明,至山东。勇敢击敌,论功授半个前程。寻升户部员外郎。七年(1642),考绩,加世职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

  • 哈喇和卓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即今新疆吐鲁番东卡拉和加。其南旁即著名的高昌故城。

  • 阿尔钦部

    见“阿里钦部”(1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