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语

壮语

我国壮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130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怀集县、连山县等地。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北部方言内分7个土语;南部方言内分5个土语。南、北方言之间语音差别比较明显。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多。壮语有以下特点:语音,声母一般有30个左右,分单纯、腭化和唇化3类。少数地区保留了p, ph, k, khɿ, mɿ,等复辅音声母;多数地区有b和d两个带前置喉塞音的浊塞音声母。元音一般有a、 e、 i、 o、 u6个,有些地区还有ε、ɔ、ə、y。韵尾前的元音有长短对立,有些地方除a外,其余元音的长短对立趋于消失。一般有—i、—u、—щ、—m、—n、—η、—p、—t、—k韵尾。有些地方—щ韵尾已消失;有少数地方—k韵尾变为—?或者消失。声调一般有舒声调6个和促声调2个。大多数地区8个调类都很一致,和汉语的平、上、去、入4声,各分阴阳8个调类相当。汉语借词有早期借词和近代借词。汉语借词的读音,由于借词的时代不同,其读音也不同。早期汉语借词,保留有—m、—p、—t、—k韵尾和8个调类,已适应各地壮语语音。早期借词有派生新词的能力。近代借词,大部分地区都是按汉语西南官话的语音吸收,各地读音一致,但音类特别是调类的对应很不整齐。中南部地区的近代借词,则是按当地长期形成的早期借词读音吸收。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之后,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有的补语也能在宾语之前。名词的修饰语,除了“二”和“二”以上的数词与量词组合的词组在名词之前外,都在名词之后。有许多表示事物类别的量词。词汇,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多音节词多是合成词,多音单纯词很少。合成词有两类,一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另一类是由词根加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构成。在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大都可以加描绘性的后加成分。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有汉语借词与本民族词并存并用现象。在壮族聚居地区,壮语是壮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居住于城镇或市郊的壮族居民、壮族的公职人员、知识分子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大都兼通汉语,他们中的少部分人已转用汉语。杂居于壮族地区的其它民族,大都兼懂壮语。

猜你喜欢

  • 清穆宗

    即“载淳”(1844页)。

  • 更兴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 雪你惕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苏尼特。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第四子雪你惕后裔组成。铁木真(成吉思汗)兴起时,该部亦鲁该、阿勒赤、搠尔马罕等追随铁木真参加统一蒙古各

  • 红围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北方渔猎民族对猎捕商品性野兽的统称。通常称夏季四至六月猎取鹿茸的季节为“红围期”,因鹿茸是贵重药材。

  • 乌尔恭额

    ?—184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中试翻译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考取笔帖式。自道光初,历任军机章京、知府、按察使。后任府尹。任内,奏请定茧税章程,被采纳。十四年(1834),奉命往浙江

  • 图墨德达尔罕岱青

    ?—1591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又作图迈达尔罕岱青,汉文史籍译作土昧阿不害、土麦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阿穆尔达喇达尔罕长子(一说为次子)。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初受

  • 斜卯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误作斜卵。来源于部名。散居曷懒甸(指今海兰江至朝鲜咸镜北道一带地)、木里门甸、徒门水(今图们江)、术吉水(约在今牡丹江东之老爷岭附近;一说为松花江下源之支流,在郭尔罗斯前旗东北)

  • 南充国县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 星讷

    ?—1674清朝大臣。又作星内。满洲正白旗人。觉尔察氏。辛泰之弟。初为二等侍卫兼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天聪七年(1633),驻守辽河。八年,随太宗征蒙古察哈尔部。同前锋略大同。论功授云骑尉世职,授

  • 通谟克

    ? —1739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德卓哩克图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父卒,袭一等台吉,援札萨克。以居地近乌梁海,受命辖之。五十六年(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