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外婚制

外婚制

亦称“族外婚”。一种从自己所属社会集团之外选择配偶的制度。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发展演变流行至今。外婚制是氏族产生的前提和标志。最初由于分工和生存的需要,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原始血缘群体逐步由近及远排除直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开始分裂为二个互相通婚的氏族,并共同组成一个内婚部落。形成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后随着部落内婚界线被打破,还出现部落之间通过婚姻关系以达到结盟的目的。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后又产生同村不婚、同家族或宗族不婚等禁婚规例。不同阶段的外婚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和进步,有利于提高人类素质和繁衍,有利于增进通婚各族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促进人们共同体的发展。《礼记·杂记疏》:“诸侯不内取,舅女及从母不得在国中”。即周天子行内婚,诸侯行外婚。近现代汉、满、蒙、畲、锡伯、德昂、苗、黎等族的同姓不婚,纳西、白、水、布依、裕固、撒拉等族的同宗不婚,均系氏族外婚的遗迹。20世纪40年代,我国一些尚残存氏族组织或残余的民族,如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佤、布朗、门巴、珞巴等民族,仍实行氏族外婚制。台湾高山族布农人则严格实行氏族和胞族外婚。侗族有的行宗族外婚,有的行村寨外婚,即使同寨不同姓,也不得婚配。外婚制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主要有:自然选择作用;避免血亲婚配;因抢婚而发生;因图腾禁令而发生;为避免群内冲突等。

猜你喜欢

  • 沐英

    1345—1392明初将领。又名文英,字文远。回族(一说苗族)。安徽定远人。少孤,为朱元璋抚为义子。从朱姓,洪武元年(1368)复沐姓。年少明敏,剖决无滞。数从朱元璋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18岁时

  •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

  • 越人歌

    春秋时榜世越人船夫唱的一首歌。楚国令尹鄂君哲在泛舟时听到越人船夫拥楫而歌,韵律优美,情感动人,因楚越语言不通,把歌词用汉语记音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请人翻译为汉语。后世广为流传。是研究越族语言的珍贵资料。

  • 泰和题名残石

    见“奥屯良弼饯饮碑”(2255页)。

  • 也儿克兔哈屯

    见“三娘子”(50页)。

  • 述澜

    见“释鲁”(2259页)。

  • 阿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蒙撒”、“蒙撒掸”、“衬撤”、“汉撒”等自称。人口有27708人(1990),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的龙陵等县。源于古羌人南迁的一支。其先民远

  • 羌奴

    即“羌娜”(1140页)。

  • 曲郡嘉措

    清代青海德庆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塔秀部落之董姓氏族。入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康熙七年(1668),举行立宗辩论,获然降巴学位。十年(1671),返安多地区,在险峰陡峭的山岩、石窟修行,被誉为印度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