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岳鲁水
即“太鲁水”(273页)。
即“太鲁水”(273页)。
705—774唐代佛教译经师。全称不空金刚,又称不空三藏。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原籍北印度(一说狮子国)。婆罗门种姓。幼年随父移居中国。15岁出家,从金刚智学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精通梵语、巴利语,善解一切
见“耶律伯坚”(1313页)。
见“萧耨斤”(2000页)。
民国初年伊斯兰教经师。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攻读伊斯兰经典与汉文。后赴陕西、河南开封从师求学,结业后在河南许昌等地当开学阿訇。擅长“克俩目”(即认主学,或称教义学),承袭陕西高派学风。后受马广庆
见“畏可”(1656页)。
契丹传说中的远古国主。见载《契丹国志》。为一骷髅,在穹庐中以毡盖之,人不得见。国有大事,则杀白马灰牛以祭,变人形主事。事毕,入化骷髅,后因人偷视,不复在。
1326—1332元朝皇帝。又译懿璘只班、懿怜只班、亦璘真班,亦怜真班。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与八不沙皇后次子,惠宗妥懽贴睦尔弟。文宗天历三年(1330)封鄜王。至顺三年(1332
清代在台湾高山族社学中任教老师。康熙朝统一台湾后,不断倡导在高山族村社办学,鼓励高山族子弟入学读书,专门聘请一些“通番语”、“熟文理”的汉人任教,教学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等古籍,向高山族儿童贯输儒家思想。
见“民族解放社”(669页)。
见“虎儿文卫”(1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