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国
唐代南诏国前期国号。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白子国主张乐进求逊位给乌蛮首领独逻(细奴逻)。独逻蒙姓,居蒙舍川(在今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境),因建国号曰大蒙,首府在垅圩图山(今云南巍山城北35里)。至皮逻阁合六诏为一,始称南诏国。天宝十年(751),南诏国主阁罗凤附吐蕃,受吐蕃封为“东帝”,改国号为“大蒙”。贞元十年(794)复改为“南诏”。
唐代南诏国前期国号。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白子国主张乐进求逊位给乌蛮首领独逻(细奴逻)。独逻蒙姓,居蒙舍川(在今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境),因建国号曰大蒙,首府在垅圩图山(今云南巍山城北35里)。至皮逻阁合六诏为一,始称南诏国。天宝十年(751),南诏国主阁罗凤附吐蕃,受吐蕃封为“东帝”,改国号为“大蒙”。贞元十年(794)复改为“南诏”。
西夏官署名。朝廷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西夏《天盛律令》和《官阶封号表》皆不载。
见“哈克那札尔汗”(1643页)。
元代蒙古宫廷宴饮礼节。蒙古语音译,意为“就座”。源于金朝宫廷旧礼。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元帝设宴时,司礼官一人持酒觞,立于右阶,另一人手持拍板,立于左阶。持板者口唱“斡脱”(进酒之意),持酒觞者和道
?—1920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为堪钦,主管哲蚌寺建筑工程。二十三年(1897),为堪钦,筹备十三世达赖喇嘛巡行三大寺。二十七年(1901)升任喇嘛噶伦。二十九年(1903
元朝大臣。字公迈。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孙,恒阳王※廉希宪第五子。由太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任至江西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曾师事南昌士人熊朋来,从学诸经礼义。至治二年(1322),迁陕西行省左
契丹族一种独特捕鱼方法。非为中原之垂钓。以宋人程大昌《演繁录》所记最详,云:“其钩是鱼也,北主与其母皆设次冰上,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间以毛网截鱼,令不得散逸,又从而驱之集冰帐。其床前预开冰窍四,名为冰眼
见“纳苏泼”(1269页)。
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上。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洲以西的复活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
辽代皇陵。位于怀州北6里许(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北床金沟)。属赛汗山余脉,北南走向,陵内山势陡峻,三面环峰,溪流不绝,西南注入床金河。中以石墙分为内外陵区,沟北内陵区有一台地,为陵墓、祭殿所在。大
? —225三国时蜀国叟人(又作越嶲夷)首领。亦作高定。率部众居越嶲郡(以今西昌市为中心的四川省西南地区),称“叟帅”(又作越嶲王)。蜀昭烈帝章武年间(221—223),乘中原群雄争战,遣兵围攻新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