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锡伯碑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阴阳两面皆刻有满文。碑额书“万世永传”4字。碑阴刻满文13行,共220字,残16字。记述锡伯族祖先“环海拉尔东南扎兰绰罗毕喇流域而居”,先后分别迁徙至齐齐哈尔、墨尔根和伯都讷等地,编为74牛录的历史以及康熙中叶移居盛京、建立寺庙和崇信“释迦牟尼佛法”等事,是研究锡伯历史的极珍贵资料。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阴阳两面皆刻有满文。碑额书“万世永传”4字。碑阴刻满文13行,共220字,残16字。记述锡伯族祖先“环海拉尔东南扎兰绰罗毕喇流域而居”,先后分别迁徙至齐齐哈尔、墨尔根和伯都讷等地,编为74牛录的历史以及康熙中叶移居盛京、建立寺庙和崇信“释迦牟尼佛法”等事,是研究锡伯历史的极珍贵资料。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笼哥儿,华言风轮也。”藏语Hlung khor,意为“风轮”,举行法事时,书写经咒于布,制成圆筒,中贯以轴,插于屋
西夏称番大藏经。元代称河西字大藏经。大藏经名。西夏建国初(1038)景宗提倡,由汉文大藏经始译。经53年至崇宗天祐民安元年(1090),共译出3570余卷。景宗时以国师白法信、惠宗时以安全国师白智光等
?—1074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见“拽剌”(1620页)。
见“金筑安抚司”(1480页)。
1106—1179金大将。本名挞懒。女真族。完颜氏。蜀王※完颜银术可子。年16,从军伐辽,常为先锋,授世袭谋克。太宗天会四年(1126),随父围太原。后拔太原,下河东诸州,攻汴京(今开封),皆有功。从
书名。1卷。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李思聪(湖广桂阳人)撰。成书于明洪武年间。二人均为洪武时进士,同官行人司行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奉使缅甸及百夷(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调解云南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沙俄侵略军屠杀中国边地居民的事件。海兰泡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瑷珲地区五道霍洛对岸,为精奇里江口西岸及黑龙江北岸所夹的半边盆地。原是中国领土孟家屯和黄河屯。1856年,沙俄以武力强行占领,改为乌斯特(结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