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奥德玛发

奥德玛发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吉星神”或“三星神”。又称“乌什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崇敬它,仅次于天神。神偶以木制,为1大2小的3个木偶。大的高不足1尺(一说约1尺半),头顶为圆锥形,四周刻有9个人面形,每面只刻目、鼻、口,而两面间还有一目公用;有的地区将其面一半涂红,一半涂黑;身为圆柱形,下有4脚。2小木偶分置左右,为其使者,高不到5寸(有说约一尺)。常供在木搭小庙中,庙中有时同供有狗神、虎神、豹神和公鹿神等。据传,其为最清洁之神,妇女和小孩不能靠近。患头痛脑热病者祈求其保佑,愈后杀猪宰鸡还愿。祭期由许愿者自定,祭祀必须在夜深人静、星光月色下进行,不点灯。祭时将猪羊等祭品抬至神庙前,由※弗力兰(专司祈祷者)祝告,焚香草,以酒灌猪羊耳作祭。祭毕,将猪羊在野外宰杀,肉煮熟后请亲友共食,但在经期中的妇女不得参加。酒须客人自带,主人不备。天亮后,不管还愿肉是否吃完,需将剩肉和骨倒至人们不常去的远处,以免妇女和小孩践踏而触犯神灵。食肉者均须漱口、洗手,水倒在坑中以土覆盖。参加吃肉的人(有说指非同姓者)回家时需给主人留下一物,如帽、烟袋、手巾之类,次日再向主人取回,据说不这样,对主人家不利。

猜你喜欢

  • 天山

    西域古山名。见《汉书·武帝纪》。《汉书·西域传》称北山,为东起车师前王廷(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西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之山,即今天山山脉。《后汉书·明帝纪》、晋《西河旧事》、《魏书·西域传》等均称

  • 白虎复夷

    见“板楯蛮”(1294页),“弜头虎子”(927页)。

  • 土默特官学

    清代呼和浩特最早的官立教育机构。雍正元年(1723),经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都统丹津与尚书通智联名奏准与文庙同时设立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门外。附属于文庙,在庙之西南侧建有房舍。设蒙古、满洲教习,学生从60

  • 廿家子村汉代古城遗址

    即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廿家子村古城。城址四面环山,北临大黑河,城西3里出谷口,即是呼和浩特市以东的平原起点。从地理位置看,是一个军事要地。城址除北墙被河水冲掉外,大部分墙保留在地面上约4—5米。城分内外

  • 七项法典

    见“头克汗法典”(632页)。

  • 建明

    ①西燕慕容��年号。386年,凡1年。②北魏东海王(长广王)元晔年号。530—531年,凡2年。

  • 将佐

    西夏军队职官。分步、马两处。在行主之下,权正首领之上。

  • 拜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家族名称源于在后藏白朗地区的庄园名。为颇罗鼐时期的显赫家族。其成员拜采哇才仁南杰于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时,围攻江孜,后遭前藏隆布鼐军袭击,撤退。九年(1731)任代

  • 甫儿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富伦河卫。永乐八年(1410)二月,女真首领那溪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使坊河等二卫同时设立,以那溪等19人为指挥等官。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五虎林河流域。同年七月,

  • 石抹元毅

    1151—1197金朝将领。本名神思。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东北)酌赤烈猛安莎果歌仙谋克人。契丹族。石抹氏。武勇过人。以荫补吏部令史,入为大理知法,迁同知亳州(今安徽亳县)防御使事。章宗明昌元年(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