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它斯罕

它斯罕

鱼肉松。赫哲语音译。又称“鱼毛”。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保存和食用鱼肉的方法,对脂肪多不宜晒鱼干的鲤、怀头、胖头、草根、青、白、鳇等鱼,通常制成鱼肉松保存备食。其法:先将鱼煮熟,取出骨刺,切成碎块稍凉干,捣碎放入锅中加火炒。火候需适当,火大会有苦味,欠火则不易保存。炒好后放入桦皮篓、木箱或坛罐里,外涂泥或封口保存。夏天炒的,为防风干,将盛装物埋在室内地下。既可作菜,也能当饭吃。有的为增强其美味,还将晾干的稠李子饼、山丁子粒放入其中,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一般由妇女制作。进入20世纪,粮食逐渐成为赫哲人的主食,制之者渐少。

猜你喜欢

  • 博士

    西夏职官名。蕃、汉大学院设。又蕃汉三学院设百法博士。

  • 茶山百纳等处长官司

    见“白纳长官司”(608页)。

  • 吴国佐

    ?—1601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人。侗族。曾为生员。二十八年(1600),与同县草坪寨侗族石篡太联合起义,周围侗族纷纷响应。自称“天皇上将”,封石篡太为“太保”。率义军首攻上黄堡,并以诱敌

  • 北元

    史学界对元室北迁后的称呼。始见于郑麟趾(1359—1468)著《高丽史·恭愍王世家》(1451年成书),沿用至今。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明将徐达、常遇春(回族)等北取中原,会师元大都

  • 巴思翰

    见“巴思哈”(410页)。

  • 阿主

    称谓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谓“阿主,父祖称”。引申为一种尊称,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少年时作战屡胜,曾被契丹人尊称为“阿主沙里(沙里,‘郎君’之意)”,即“郎君小祖宗”之意。

  • 布延

    ?—1651清初将领。蒙古族。郭尔罗斯特氏。蒙古察哈尔部人。初任察哈尔部塔布囊。天聪元年(1627),归附后金,隶满洲正黄旗。先后随军征栋奎部、克什克腾部,攻明边,以功授牛录章京世职。九年(1635)

  •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庆丰收及祈祝来年五谷丰登。在苗历每岁十月(农历约十月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第一个丑日或卯日、辰日举行(各地不同)。有大年、小年之分。第一个丑日为大年,第二三个丑日为小年。大年

  • 威正打儿汗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 赛亦德

    阿拉伯语Sayyid音译,原为穆罕默德后裔,即圣裔的专称。十五世纪时已有人作为名字的一部分,如《拉失德史》作者的叔父,即名※赛亦德·马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