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州
州名。故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唐咸亨三年(672),吐谷浑王诺曷钵率部自凉州徙于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南,因邻吐蕃受逼迫及地狭,复徙灵州(今宁夏灵武南),唐置州以居之,以诺曷钵为刺史,取“欲其安而且乐”之义以为州名。开元二十二年(734),隶原州。至德(756—758)后,地入吐蕃。大中三年(849)复归,改名威州。
州名。故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唐咸亨三年(672),吐谷浑王诺曷钵率部自凉州徙于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南,因邻吐蕃受逼迫及地狭,复徙灵州(今宁夏灵武南),唐置州以居之,以诺曷钵为刺史,取“欲其安而且乐”之义以为州名。开元二十二年(734),隶原州。至德(756—758)后,地入吐蕃。大中三年(849)复归,改名威州。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立于北京国子监。清高宗弘历撰文,以满、汉文镌刻。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后半部为四言韵文。记述大小和卓木引兵叛乱及清军出师击敌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重
清代西藏地方之报馆。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驻藏大臣联奏秦准设立,获商上噶勒丹池巴等人赞成。其宗旨以开通风气、增长民智、尚武功、重实业为主。用藏文出版,刊登上谕、奏议及四川、西藏公牍、西藏近
即“完颜宗望”(1157页)。
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恭忠亲王※奕訢次子,钟端郡王※奕詥嗣子。同治三年(1864),封不入八分镇国公。七年(1868),袭贝勒。光绪十五年(1889),加郡王衔。二十六年(1900),革爵,归宗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族对猎取商品性野兽的统称。主要指打鹿茸活动。鹿每年脱角一次,农历二月开始长新角(即鹿茸),当青草长到一寸多高时(约在四至六月间),是猎取鹿茸的最好季节。打红围常采用“蹲碱场”、“
1361—1399明代蒙古可汗。全称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又译厄尔白克等。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一作1391),兄※恩克卓里克图汗卒,无子嗣,于二十六年
人类建立在血缘婚基础上的第一个有规范的家庭形式。亦称血缘家族或血缘家族公社。存在于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旧石器中期氏族出现之前。每个血缘家庭既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又是一个内婚群体。家庭成员按年龄、辈份划分成
即“吐蕃”。唐代敦煌文献《汉藏字书》有此称。详见“吐蕃”(765页)。
宋朝边将。党项羌族。延州金明(今陕西安塞县)人。※李继周子。仕宋,官殿直,诏管勾部族事。宋天禧四年(1020),任金明县都监,会党项李德明属部宥州羌腊儿劫掠延州熟户门嵬族,率兵击之,斩腊儿,夺马300
见“斡难河卫”(2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