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蛮
南北朝时宜都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是※廪君或※槃瓠的后裔。分布在今湖北宜都县清江流域一带。其地深山重阻,人迹罕至。南朝宋景平二年(424),其蛮帅石宁等123人朝献。元嘉七年(430),蛮帅田生等113人朝献。大明中(457—464),至刘宋亡,与巴东、建平、天门诸郡蛮族相继举兵,其所居郡内民户流散百不存一。诸蛮族之后裔多与今土家、苗、瑶等民族关系密切。
南北朝时宜都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是※廪君或※槃瓠的后裔。分布在今湖北宜都县清江流域一带。其地深山重阻,人迹罕至。南朝宋景平二年(424),其蛮帅石宁等123人朝献。元嘉七年(430),蛮帅田生等113人朝献。大明中(457—464),至刘宋亡,与巴东、建平、天门诸郡蛮族相继举兵,其所居郡内民户流散百不存一。诸蛮族之后裔多与今土家、苗、瑶等民族关系密切。
见“柳条边”(1576页)。
即“马湩”(159页)。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见“蒲类海”(2319页)。
蒙古部名。《明史》又译作“哈剌嗔”。成吉思汗功臣济拉玛(者勒蔑)七世外孙和通姓乌梁罕氏,有众6千户,游牧于额沁河,始称所部为喀喇沁。后金天聪二年(1628),察哈尔林丹汗虐其部,和通后裔苏布地与万丹卫
见“绥靖城”(1971页)。
见“忙哥帖木儿”(881页)。
?—1127金宗室、大将、开国功臣。一名宗杰,本名斡鲁补,亦作斡离不、斡里不、讹鲁补。女真族,完颜氏。阿骨打次子(《大金国志》作第四子。江南人误作“二太子”)。历随父征西夏伐宋,常侍左右。天辅六年(1
见“潢河”(2464页)。
见“西阳蛮”(6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