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寂护

寂护

入吐蕃传教的印度僧人。梵文名菩提萨埵或显达热格西达,藏文名希哇措,汉译“静命”,故亦称“静命大师”。一说为泥婆罗(今尼泊尔)人。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现的瑜珈中观派创始人。曾任印度那烂陀寺首座。受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迎请,两次入吐蕃传播佛教,为赤松德赞宣讲佛法。经其推荐又迎请莲花生入藏,宣扬密咒,演变幻术。与莲花生大力协助建桑耶寺,任该寺第一任堪布,并剃度吐蕃贵族7位聪慧少年出家,称“七觉士”。后在吐蕃佛教“顿渐之诤”时,向赤松德赞推荐莲花戒进藏辩论。不久在吐蕃圆寂。所宣传律学及中观之说,对吐蕃佛教的形成颇有影响。

猜你喜欢

  • 胡奴甘父

    见“甘父”(481页)。

  • 安西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元九年(1272),世祖第三子忙哥剌始受封。其子阿难答于至元十七年,孙月鲁帖木儿于至治三年(1323)先后袭封。

  • 蕃大学院

    西夏官署名。是七等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有学正主其事,设博士。

  • 孝武惠文皇帝

    见“耶律德光”(1323页)。

  • 钩鱼

    契丹族一种独特捕鱼方法。非为中原之垂钓。以宋人程大昌《演繁录》所记最详,云:“其钩是鱼也,北主与其母皆设次冰上,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间以毛网截鱼,令不得散逸,又从而驱之集冰帐。其床前预开冰窍四,名为冰眼

  • 忸密

    见“捕喝”(1854页)。

  • 听气

    宋代壮族婚俗。流行于广南西路南丹土州(今广西南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记载,略云:每年夏历七月间,在州官主持下,未婚青年聚集在土州厅堂内,堂中铺一块大毯。女青年身穿青花大袖衫,头上戴一块青

  • 后唐昭文睿武光孝皇帝

    见“李存勖”(1030页)。

  • 啸亭杂录

    书名。清礼亲王※昭裢(1776—1829,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之后,号汲修主人)撰。15卷。以亲身经历和见闻,以杂记形式,于嘉庆、道光年间撰成。记述清朝兴起至嘉庆时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

  • 老傈傈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塞耶巴多于1912—1914年间创制,后来英国传教士富富塞(J·O·Frezer)进一步完善了它。采用正反、颠倒的大写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和10个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