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岩石壁题碑
碑刻。在今广西永福县寿城镇寿岩石壁上,为摩岩碑记。明隆庆五年(1571)刻。俞大猷(1504—1580)撰文。共243字。内容记明军镇压古田壮族※韦银豹起义,攻克壮族村寨25处的经过,并录有参加此役的明军官员20人的姓名和职衔。为研究壮族史韦银豹起义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碑文收入桂林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的《明代广西古田农民起义调查资料》。
碑刻。在今广西永福县寿城镇寿岩石壁上,为摩岩碑记。明隆庆五年(1571)刻。俞大猷(1504—1580)撰文。共243字。内容记明军镇压古田壮族※韦银豹起义,攻克壮族村寨25处的经过,并录有参加此役的明军官员20人的姓名和职衔。为研究壮族史韦银豹起义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碑文收入桂林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的《明代广西古田农民起义调查资料》。
“得里”,契丹语。原为辽太祖※弘义宫所辖一级机构名称,后亦作宫卫下一具体单位※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和※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的名称。北得里为辽兴宗※延庆宫下之一抹里。是宫下另一抹
即“木板令”(256页)。
?—1918清末民初四川大凉山土官。彝族。彝姓森子,名乌郭。※岭承恩堂孙。岭承恩死后,因二子先夭,由镇荣继袭呷洛暖带密(今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土游击、越嶲邛部长官司、西昌河东长官司、西昌河西土千总
清朝使用的民族称谓。指维吾尔族。清代称维族为“缠回”,故称其部落、部族为“回部”。如“吐鲁番回部”和“哈密回部”。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又称新疆南部八城维族为“天山南路回部”,统称维吾尔族为“回部”
见“太悉伏”(273页)。
见“十王亭”(8页)。
古地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为太原郡、太原国、太原府等治所。后史家往往直称为太原。位于今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跨汾河两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设防重镇。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战国初为赵国都
又称唐古特、唐兀惕。元代对党项人的称呼。系对党项(tangut)一词的音译。又兼称党项人所建的西夏国。因西夏国领土主要在河西,也称河西,或译为合申。元代唐兀人还保留某些原来的民族文化习俗,使用西夏文。
?—1757清代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封建主。祖玛尔占楚克,父图默尔库济,世为吐鲁番总管。父死,嗣位,称达尔汉伯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户籍400余迎降,以功受赏赐。旋率兵150名欲投定
西藏亚东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二十年(1894),根据不平等的中英藏印续约开设,清朝准英、印政府于此驻扎商务委员,准英商自边界至亚东自由往来与租赁货栈,英人在此有治外法权。清于亚东设靖西关,以限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