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肢蹲葬
壮族古代葬俗。流行于广西。在“桂林甄皮岩”、“柳江大龙潭”、“横县西津”、“邕宁长塘”、“扶绥敢造”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皆有发现。尸骨呈蹲坐姿势,头稍前倾,腰略弯曲,两手垂直或交叉置于胸前,下肢屈至胸前,同古越人生前“椎髻箕倨”、“坐皆蹲踞”的姿势相似。旧时,天峨、隆林地区壮族老人死后未僵化时,子女将其扶坐在高椅上,以白布绑紧,进行祭祀跪拜后,连同椅子一起抬到坟地埋葬。可能是古时蹲葬的遗俗。
壮族古代葬俗。流行于广西。在“桂林甄皮岩”、“柳江大龙潭”、“横县西津”、“邕宁长塘”、“扶绥敢造”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皆有发现。尸骨呈蹲坐姿势,头稍前倾,腰略弯曲,两手垂直或交叉置于胸前,下肢屈至胸前,同古越人生前“椎髻箕倨”、“坐皆蹲踞”的姿势相似。旧时,天峨、隆林地区壮族老人死后未僵化时,子女将其扶坐在高椅上,以白布绑紧,进行祭祀跪拜后,连同椅子一起抬到坟地埋葬。可能是古时蹲葬的遗俗。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丹吉楞”。因位于贺兰山南部山谷中,与福因寺相对,故又称“南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拉善旗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弘历赐额。为该旗最大寺庙。相传同治(1862—1874)初
见“撒剌卫”(2493页)。
蒙文书名。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尹湛纳希撰。初不知作者有此著作。1983年5月发现。为作者亲笔手稿,用蒙文正楷字书写在麻纸上,长225公分,宽96公分,上署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十六日写毕。现藏内蒙古社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又称“播种节”。节日期间,各家都要到地里做模拟犁地播种动作,并把渠水引进农田,大人和孩子互相往身上泼水,预祝丰年。
即“臬捩鸡”(1890页)。
见“纳陈”(1266页)。
见“阿灵泼”(1209页)。
古族名。又作儋林、林人。《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此胡种落依阻林薄,因曰林胡。”春秋晋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时,分布于晋北,即今山西北边。至战国赵武灵王(前326—前299年在位)时,迁至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