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儿忽真隘
古代蒙古地名。又译八剌忽怯谷、巴儿忽真脱窟水。其地有巴儿忽真河,故名。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古津河流域一带。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曾以此为基地攻取周邻诸部。蒙古诸部统一前,巴儿忽部世居其地,成吉思汗曾与蔑儿乞部屡战于此。元太祖十三年(1218,一说二年,1207),并入蒙古国。
古代蒙古地名。又译八剌忽怯谷、巴儿忽真脱窟水。其地有巴儿忽真河,故名。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古津河流域一带。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曾以此为基地攻取周邻诸部。蒙古诸部统一前,巴儿忽部世居其地,成吉思汗曾与蔑儿乞部屡战于此。元太祖十三年(1218,一说二年,1207),并入蒙古国。
契丹语音译,亦作“忒里蹇”。“皇后”之意。《辽史·后妃传》:“辽因突厥,称皇后曰‘可敦’,国语谓之‘脦俚寋’尊称曰‘耨斡’。”
古地名。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析张掖郡的令居、枝阳,天水郡的金城、榆中,陇西郡的枹罕、允吾(?)六县置。郡治原在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镇压先零等羌起义后,统
清代蒙药学家。19世纪奈曼旗人。以藏文著《蒙药正典》(又译《蒙药本草从新》,藏文名《斋萨日密格占》)。书中辑录879种药物,按性能分为8部24类。每味药名都以蒙、汉、藏文对照,详细注明药物产地、形态、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大而峻”之意,是描绘山的形容词。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世宗子完颜斜鲁,封越王。
秦时西瓯越君。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发卒50万,分五路守五岭,令尉屠睢击西瓯越人。他率族人奋起抗秦,后为秦军所杀。其族人夜破秦营,杀尉屠睢,以报杀其君之仇,并使秦兵“三年不解甲弛弩”。
一作朱邪赤心,即“李国昌”(1036页)。
见“亦马忽山卫”(874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其族“居牧塞外,去卫治北一百余里。北至大通河,西至北川塞外,东接大通城,广袤五百余里。无庐舍,多罽帐。”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及门源县南境
一作赵尕尔。土族第一代赵土司。甘肃岷州(治今甘肃岷县)人。族别待定。元招藏万户。明洪武三年(1370),归附明朝,以功授百户。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1000余人。居地在今乐都县胜番沟
?—1643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和硕礼亲王代善之孙,颖毅亲王萨哈廉之长子。初袭郡王爵。崇德三年(1638),从征喀尔喀蒙古。五年,同济尔哈朗驻义州,迎来归蒙古多罗特部降众,击溃明松山、杏山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