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拉人

巴拉人

部族名。满语意为“狂野之人”。又作巴拉玛,巴懒尼雅玛。先世为明代女真人,原居拉林河、阿什河,蚂延河及第一松花江一带。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为躲避兵役,纷纷逃入深山,集聚在张广才岭西麓定居。不入旗籍。旗人称其为“巴拉人”,即不受管束的狂野之人。以捕猎为生,兼营少许农业。傍水依山居住,以地窨子(乌克敦)为室,门向东开,室内设三炕。信奉萨满教。保留较多的女真语言特点。清末陆续出山,分别定居在黑龙江省双城、宁安、阿城、尚志、延寿、木兰、方正、呼兰、宾县、通化、巴颜及吉林省敦化、蛟河等诸县地。与汉族杂居日久,渐改汉语。

猜你喜欢

  • 达海

    1595—1632满文改造者。满洲正蓝旗人,觉尔察氏。世居觉尔察,以地为姓。博洛孙。散秩大臣艾密第三子。9岁即通满、汉文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命,居于宫禁,记注朝政、起草诏令

  • 香炉山

    山名。位于贵州凯里西。因形似香炉而得名。地处苗、侗等族聚居地内。山陡绝,壁立千仞,延袤30余里。众山环列,须盘桓三四重悬崖峭壁而上,至顶约70余丈。顶上较平坦可容数万人。一流溪可沃畴千亩,溪入重安江。

  • 反歌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 三足城

    古城名。吐谷浑所筑。《太平寰宇记》卷154载:“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一带。属洮州。

  • 两番渤海黑水四府

    唐时为东北四族归附所设之四都督府。两番指※契丹和※奚,黑水指※黑水靺鞨。奚置※饶乐府,契丹置※松漠府,渤海置忽汗州府,黑水靺鞨置黑水府。

  • 曼头城

    古城名。又作蔓头城。因山得名。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附近。地当古时通往新疆、西藏的要道。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高凉王拓跋那讨吐谷浑,军次此城,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部西渡流沙,西入于阗。隋大业五年(6

  • 珠华亭纪略

    即“新疆纪略”(2378页)。

  • 正历

    唐代渤海国康王大嵩璘年号。794 (一说795)—809年,凡16年。

  • 桑皮故纸钱

    金代杂税之一。金代发行纸币交钞,贬值后即发行一种新币以代旧币。钞法屡变,随出随废,制纸币之桑皮故纸皆取于民。至兴定元年(1217)五月,桑皮故纸已甚难得,遂令计价,作为一种附加税向百姓征收,但限于征收

  • 祖鲁节

    新疆蒙古族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官民相率往库伦(喇嘛庙)设坛,诵求寿真经。具体做法是:先构一棚,将酥油灯密奠棚上。年龄大,多置灯;年龄小,少置灯。距离库伦路程远,无法亲自前往设坛者,自堆鄂博(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