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渝舞

巴渝舞

巴郡賨民之歌舞。秦汉时传入中原。賨民劲勇喜舞,刘邦平三秦,常以其为前锋陷阵,并乐其舞姿猛锐,使乐人习之,巴地阆中有渝水,因所居,故名“巴渝舞”。舞时持干戈、弓弩,边唱边作进击状。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共4篇。其词既古,莫能晓其句读。魏初,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王粲问巴渝帅李管、种玉歌曲之意,听演唱、观舞姿,经过考校,改作“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黄初三年(222),改“巴渝舞”为“昭武舞”。晋时改称“宣武舞”。南朝梁时,恢复“巴渝舞”本名。

猜你喜欢

  • 马希范

    899—947五代后唐后晋时期楚王。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第四子。好学善诗。初为镇南节度使,驻戍朗州。后唐长兴三年(932),异母兄※马希声卒,被六军使

  • 鲁郎道叭

    即“召庄”(647页)。

  • 越嶲羌起义

    东汉元初四年(117),赵嶲羌、夷因“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侵犯蛮夷”,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夷羌起兵,杀遂久(今云南丽江)令,永昌、益州及蜀郡羌夷响应,众至10余万,破20余县,杀长吏,焚邑郭。诏

  • 石季龙

    即“石虎”(445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罗格依,接本部右翼中右旗界;西至伊克噶札尔阿齐图山,接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界;南至乌兰陀罗海,接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巴颜哈喇接土谢图汗部中旗界。有佐领8。会盟于克鲁伦

  • 斯丹巴

    清代四川梭磨土司。藏族。始祖为杂谷土目。自川省用兵剿金川,派出随剿土兵,较多于各土司,赏戴花翎。又以牛数百头,酒千篓,糌粑数百背,馈饷清军,加恩赏宣慰使职。

  • 云南志

    即“蛮书”(2272页)。

  • 多布栋策楞车敏

    ?—1931解放前新疆旧土尔扈特部喇嘛僧。一称“多活佛”。因母寡居时出生,于礼不合,遂托梦中受孕。西藏僧清活佛圆寂后,被寻认为其转世灵童。清廷赐名葛根(格根)。20余岁时,异父兄弟巴彦蒙库死,谋夺权位

  • 鲊答

    又作砟答、札答、札达、查达、楂达、鲊单,“乞雨石”之意。最早见于我国古文献《北史·西域传》。蒙古等族民间浣石祈雨的一种迷信活动,亦是准噶尔部萨满教信仰体现之一。据《辍耕录》载,浸石子数枚于净水盆中,“

  • 土文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