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花灯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本为云贵两湖汉族民间戏种,亦称“跳花灯”。传播到布依族地区后,经过改革,吸收广西汉族民间“彩调”的步法和表演技艺,逐渐形成布依族民间独特的表演艺术。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全部由男演员扮饰,旦角手持毛巾、扇子。传统节目有《西厢记》、《白蛇传》、《七妹与蛇郎》、《查郎与白妹》等。为布依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本为云贵两湖汉族民间戏种,亦称“跳花灯”。传播到布依族地区后,经过改革,吸收广西汉族民间“彩调”的步法和表演技艺,逐渐形成布依族民间独特的表演艺术。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全部由男演员扮饰,旦角手持毛巾、扇子。传统节目有《西厢记》、《白蛇传》、《七妹与蛇郎》、《查郎与白妹》等。为布依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族名。戎之一支。原居瓜州(今陕西秦岭西端及陇山一带),称※“瓜州之戎”。姓允氏,又号“允姓之戎”。后迁居陆浑(河南宜阳南),故名。以其地居秦岭北、黄河南,皆阴地,故又称为“阴戎”。又以地当九州,也称
彝语音译。意为住在土司衙门周围的安家奴隶。类似※阿图阿加,由术堵配婚安家而成。四川凉山阿都土司在二三十年代时,占有此种安家奴隶50户左右。每户从土司处领得一块土地维持生活,亦可租入土地。但无迁徙自由,
古山名。即今长白山。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和《晋书·肃慎传》,言古肃慎族居其北。汉代亦称盖马大山,后又曰从(一作徒)太山、太皇山、白山、太白山等,辽金时始称长白山。
?—508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那盖子。柔然太安十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父卒,继位,号“他汗可汗”(一作“佗汗可汗”,意为绪王),改年号为始平。同年,遣纥奚勿六跋至北魏通和,被宣武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原居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族(亦称丁零、铁勒、高车)与※柔然结盟南下,与北魏接壤,不断发生冲突。神䴥二
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彝语支,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单成一支。白语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县及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地区部分县里,四川省凉山州的部分地区也有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博克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库图勒乌苏接车臣汗旗界,南至巴彦温都尔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北至得勒山接本部中后旗及中末次旗界。有佐领半个。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四十年(1
1446—1465明代蒙古可汗。又作蒙古勒克埒青吉思、马嘎古儿乞、墨尔古尔格思、麻儿可儿、麻马儿可儿吉思、麦儿苦儿吉思、马儿苦儿吉思等。孛儿只斤氏。岱总汗※脱脱不花幼子。景泰五年(1454)即汗位,号
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居屋称谓。类似※“干栏”,但较之简陋。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木板盖顶,上下两层。楼下用于饲养牲畜,存放薪柴,安置脚碓,楼上住人。宽敞,但通风、照明欠佳。一屋隔为两间,男女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