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特哈

布特哈

①清代对黑龙江和吉林将军治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为“打牲部落。”因其皆以狩猎捕捞为业,故称。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及大小兴安岭地区。其丁壮皆有向清政府纳貂义务,凡身足5尺者岁贡貂皮1张。②清政区名。清朝为加强对嫩江流域及小兴安岭地区布特哈诸族的管理,将其编旗设佐,初设索伦、达斡尔总管两员(后增设满洲总管一员)领之。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布特哈总管衙门”(汉译“打牲处”),驻防于嫩江西岸宜卧奇(一作伊倭奇、扎克丹、故址在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光绪朝(元年为1875)前,辖地错布于黑龙江(瑷珲城)、墨尔根(今嫩江县治)、齐齐哈尔三城副都统管区内(有说包括黑龙江将军所统全部地区)。由于凡打牲牲丁所至之地皆为其官员应巡查地,外兴安岭“鄂博”的察边任务,也归布特哈总管。共辖佐领97(一作92)员:索伦47,达斡尔39,使马鄂伦春6,使鹿鄂伦春5。后其辖境大体为嫩江中游流域,西南起大兴安岭南端之索岳尔济山,经呼伦贝尔境,倚大兴安岭与蒙古诸部相邻;北连墨尔根;东至讷谟尔河河源,以呼兰河一线为边;南达龙江县(今属齐齐哈尔市)。光绪八年(1882),鄂伦春族从中划出,隶新增设的兴安城副都统衔满洲总管。二十年,裁并三总管,撤兴安城,改置副都统管治,官衙迁至嫩江东50里之博尔多站(今讷河县)。三十二年,又裁撤副都统,就原有“旗屯坐落”,以嫩江为界分东、西两路布特哈,分驻于博尔多与宜卧奇后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尔科乡);原有旗佐悉裁,各设总管,分编八旗(旗设佐领一、骁骑校一,隶本路总管)。东布特哈于宣统二年(1910)改置讷河厅,西布特哈于1915年(一作1912年)设布西设治局。

猜你喜欢

  • 苻法

    ?—357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雄之子,※苻坚庶兄。史称其“文武兼才”。苻生在位时(355—357),为后将军、清河王。寿光三年(357)六月,获悉苻生图谋诛己,与梁

  • 俫语

    又称巴琉语,我国俫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的部分村寨中,使用人口约五百余人。据说他们是明朝时期从贵州西南部迁来的。《贵州通志》、《兴义府志》、《兴仁县志》等都有不少

  • 耶律履

    即“移剌履”(2066页)。

  • 达瓦嘉措

    1476—1556明代青海西宁东科尔寺创始人。藏族。出生于巴尔康地区(西康)的东科杂尔额地方。幼年拜森巴·扎喜坚赞等为经师,后赴西藏入色拉寺杰扎仓、麦扎仓学习。学成返乡,于原本教寺院本康刚哇旧址,修建

  • 提溪等处长官司

    土司名。位于贵州东北部。境内有汉、苗、土家、瑶等民族散居。唐属充州。宋属沅州。元置提溪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1368—1398)初,改为提溪长官司,治所在江口县西,属

  • 先零羌起义

    西汉元康(前65—前61)中,汉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至湟水,先零羌豪要求渡湟水北畜牧,安国应允上奏。遭到赵充国等人的反对。后先零羌以为汉朝允许,相继渡湟水,郡县不能禁。神爵元年(前61),义渠安

  • 清真保路同志协会

    清末革命团体。宣统三年(1911),夏历闰六月初一(公历7月26日),由回族苏元泰、马德、马佩瑶、铁宝庆、马有林等24人发起成立,会址设成都东鹅寺巷清真小学,以响应四川保路同志会,反对出卖川汉铁路权为

  • 阿敏

    1586—1640清初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其父子兄弟因谋叛太祖,父囚禁而死,兄阿尔通阿、弟扎萨克图被杀。独他获宥,养育太祖宫中如己子。初封贝勒,屡立战功。明万历

  • 埃合里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埃合里只”。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录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埃合里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一※

  • 昭纲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纲领千余人”,相当于千夫长,其上有万夫长※“昭录”,其下有※“昭伯”(百夫长)、※“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