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蒙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族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文献称“阿波尔”。据传最早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某地,后向南迁到尼贡,再折向东北,进入吉刀,定居在仰桑曲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地域,并逐步向南扩展。今主要分布在许木、果布、格地等村落。人口约9万人左右,为珞巴族最大的部落之一。今改称阿迪。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族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文献称“阿波尔”。据传最早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某地,后向南迁到尼贡,再折向东北,进入吉刀,定居在仰桑曲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地域,并逐步向南扩展。今主要分布在许木、果布、格地等村落。人口约9万人左右,为珞巴族最大的部落之一。今改称阿迪。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一佐领。曾辖有阿克、奥尔孜克、明克、契尔瓦4苏木。旗众操蒙古语。以畜牧业为主。多信奉喇嘛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克图哩山卫。永乐四年(1406)十月前置,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公主陵附近。
古地名。参见“骊戎”(1970页)。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184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又译玛达里、迈玛达里、买玛特·爱里、迈买底里。本名穆罕默德·阿里。乌兹别克族。道光二年(1822),兄爱玛尔汗卒,袭汗位。因年轻,政权为明巴什阿哈胡里、迈玛特习普里把持。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札尔噶山接呼伦贝尔界,西至塔雅温都尔接本部中左前旗界,南至喀喇鄂博接本部左翼后末旗界,北至鄂克托木山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5。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
清代札萨克旗之一。清廷以哈密维吾尔族人所设的旗分。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向清廷上表请求内附,以期摆脱准噶尔统治者的压制。在此前后,曾屡次对清抒诚效力,打击噶尔丹扩张势力。三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九日,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于※“阿尔楚尔之战”败走后,率众逃伊西洱库尔淖尔(一称叶什勒池,今帕米尔雅什库里湖)。其地南
书名。清代刘应中撰。一卷。记叙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秋,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区补顶寨苗民在吴二过及吴老叟等率领下暴动,经清军镇压及时叛时服之经过。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辑文。
简称“伏跋可汗”。即“丑奴”(4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