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哥术探花爱忽赤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八思忽都探花爱忽赤之子。宪宗蒙哥时(1251-1259年在位),受命管理渴密里(今哈密)及曲先(今库车)诸宗藩之地。中统(1260-1264)初,被叛王阿里不哥党浑都海、阿蓝答儿所执,后乘间脱走,入觐世祖,赐金符,受命袭父职,掌畏兀儿、阿剌温、灭乞里、八思四部。率四部兵征叛,以功受赏赐。后从皇子西平王奥鲁赤讨建都蛮,擢昭勇大将军、罗罗斯副都元帅、同知宣慰司事。击败西蕃首领必剌充,疏通西南之道,以功授金虎符,赏白金。卒于官。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八思忽都探花爱忽赤之子。宪宗蒙哥时(1251-1259年在位),受命管理渴密里(今哈密)及曲先(今库车)诸宗藩之地。中统(1260-1264)初,被叛王阿里不哥党浑都海、阿蓝答儿所执,后乘间脱走,入觐世祖,赐金符,受命袭父职,掌畏兀儿、阿剌温、灭乞里、八思四部。率四部兵征叛,以功受赏赐。后从皇子西平王奥鲁赤讨建都蛮,擢昭勇大将军、罗罗斯副都元帅、同知宣慰司事。击败西蕃首领必剌充,疏通西南之道,以功授金虎符,赏白金。卒于官。
清末回民、撒拉族反清斗争。光绪二十一年(1895),甘肃河州(今临夏)、狄道(今临洮)新老教派回民,因清政府在处理两派纠纷中,不分曲直,滥杀无辜,遂在马永琳、韩奴勒(亦作韩努力)领导下,发动起义,围攻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4号卷子。全卷7行。系吐蕃关于河西秋季放牧范围的通令。内容是:“通令九江之都噶、冈西、浦西:秋季来临,马需长时放牧,应依旧例,严管哨所,全部羔羊一头也不
古山名。一作貣勃山。所指无定论,旧说是大兴安岭南段之索岳尔济山,一说是其西北之厄尔伯山;今人或认为即犊了山(今称老头山);一说是大兴安岭上之特尔莫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欠(次)对山居住。
即“完颜弼”(1147页)。
地名。所在有二说:一说在朝鲜钟城与稳城间,因图们江分流而形成的小河岛。清同治六年(1867),朝鲜人越江开垦,呼为“垦土”或“垦岛”,遂讹为“间岛”,又称古间岛;一说即图们江流至朝鲜茂山下游左岸光霁峪
辽代部族名。又作纪而毕部。辽代末年,女真攻辽,※耶律大石于保大四年(1124)自立为王,率众西走,在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18部响应,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领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都拉氏,以地为姓,隶东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四年(1854),以佐领从征,继升协领,后因事夺官。同治六年(1867),参与镇压捻军,复原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官布特哈副都统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音译,指一种象征性的战斗。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凡一个人的声誉遭他村人损害时,为了报复,即组织一次事先安排好的象征性战斗。届时,受损害一方的支持者全副武装,按照事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蒙古语“塔里牙惕”意为“田禾”,“赤”意为“司事人”,《华夷译语》释为“农人”,即“种田人”。指皇室、诸王位下所属种田户及掌管田务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大斡耳朵位下等即设
驿路名。鱼儿泊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为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达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间的重要驿站之一。蒙古汗国时期从中原赴漠北的东路,都是出野狐岭,经抚州、昌州,越过昌州北的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