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而得名。又因主要聚居于并州南边之上党郡(治今山西潞城西、长治市北)的壶关(又名壶口,吾儿关,今山西黎县东北东阳关)一带,故又称为上党丁零。北魏天兴(402)十一月,上党丁零翟都与汉人秦颇聚众起义于壶关,遭北魏中山太守莫提镇压,退至林虑山(今河南林县西)中,起义失败。泰常二年(417),上党丁零在翟猛雀率领下聚集于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北),抗纳赋税,与榆山丁零翟蜀起义遥相呼应,后为北魏张蒲、长孙道生等镇压。参见“丁零”(13页)。
丁零之一部。因居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而得名。又因主要聚居于并州南边之上党郡(治今山西潞城西、长治市北)的壶关(又名壶口,吾儿关,今山西黎县东北东阳关)一带,故又称为上党丁零。北魏天兴(402)十一月,上党丁零翟都与汉人秦颇聚众起义于壶关,遭北魏中山太守莫提镇压,退至林虑山(今河南林县西)中,起义失败。泰常二年(417),上党丁零在翟猛雀率领下聚集于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北),抗纳赋税,与榆山丁零翟蜀起义遥相呼应,后为北魏张蒲、长孙道生等镇压。参见“丁零”(13页)。
?—1408明代蒙古可汗。非元宗室后裔。明建文四年(1402),蒙古可汗坤帖木儿在内乱中被杀,无子嗣,遂于次年称可汗,史称“篡立”。明朝自此称东蒙古为“鞑靼”部。永乐(1403—1424)初,屡与瓦剌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南城(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0余,口24000余,胜兵4500。国王之下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译长2人。居
即“小兽林王”(152页)。
?—552突厥汗国创始人。又作吐门,意为“万夫长”。阿史那氏。大叶护吐务之子。初为突厥部落首领,臣属柔然,其众充柔然锻奴(铁工)。后部落稍盛,始与西魏通商,至塞上市缯絮。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宇文
?—1388明代蒙古太子。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在北元和明朝的对立中,随父辗转于漠北各地,伺机重新入主中原。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汗大本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
即“劾里钵”(1495页)。
辽、金官名。一说源于汉语“将军”。辽北面部族官中大部族详稳司下有“详稳”之职;金诸“长官”、诸“乣”中亦设“详稳”。转入蒙语作“想昆”,又译“桑昆”、“鲜昆”,作为蒙古贵族尊号。成吉思汗四世族祖想昆必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简称蔡万户,《元史》作搽里八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
即“乌尔图绰农河”(350页)。
用狍子头皮制作的帽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为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猎民传统狩猎用帽,分别称※“梅塔阿功”、※灭塔哈”、※“阔日布恩出”。制作不尽相同,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