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康熙后贵州通志

康熙后贵州通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亦称《卫阎本贵州通志》。37卷。清卫既齐(字伯严,今山西临猗人,汉族)修、阎兴邦(字弢中,号梅公,今河北宣化人,汉族)增修。是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卫主修,成书36卷;次年阎继任巡抚,以该志有未备,乃依36卷体例,逐条增补,又别立“杂记”1卷,合为37卷,成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书各卷均载有贵州少数民族史料,其中《土司志》、《蛮僚志》及《蛮僚志补》为贵州少数民族之专志。为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重要文献。有康熙三十六年刻本18册(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及贵州省图书馆复印本等。

猜你喜欢

  •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

  • 线真

    元朝大臣。蒙古克烈部人,土别燕氏。都元帅※土薛之子。初侍忽必烈于潜邸,任宿卫,为博尔赤(司膳)。世祖中统二年(1261),随汗征叛王阿里不哥,掌右翼,大败叛军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四

  • 沙马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葭芦

    古地名。又作茄芦。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东岸。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武都国君主杨文德为北魏军所逼,奔守此城。泰始二年(466),杨僧嗣亦在此称武都王。为仇池氐活动中心之一。

  • 海都之乱

    元代以窝阔台汗孙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宗王反抗元廷的军事斗争。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海都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曾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

  • 阿史那仆罗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唐延载元年(694),※阿史那俀子为唐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击败后,势衰,其继立为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未获十姓部

  • 马嘉里事件

    又称“滇案”。清末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斗争。英帝侵占缅甸后,企图入侵云南。清同治十三年(1874),英军官柏郎率200余名武装“探路队”,以游历为名,准备从缅甸向滇西地区入侵。同时

  • 古北口

    一作“虎北口”。关隘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为北军进兵幽州常取之道。关口两旁山势陡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康熙时(1662—1722)曾设直隶总督,驻此。

  • 精绝

    西域古国名。王治精绝城(今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80,口3300余,兵500。国王之下设都尉、左右将、译长各1人。居民以农为主,兼营畜牧。汉曾于其地置※司禾府

  • 孤稳

    契丹语,又译作“孤温”。《辽史·国语解》称:“孤稳,玉也。”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承天皇太后※崇德宫契丹语称“孤稳斡鲁朵”。 ②宫卫下一※抹里(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