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避暑山庄”(2566页)。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
云南土司名。明正统八年(1443)置。治所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辖境为今云南潞西县大部及龙陵县部分地区。旧名“怒谋”,又称“大枯赕”。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
?—280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世家天竺。后因父从商移住交趾。10余岁时,因父母双亡,被迫出家。为人弘雅,有识量。又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通六经,熟知天文图纬。时值孙权雄据江南,而佛教未行,欲
“马岗”为藏语音译,※外差中的一种。旧时以岗为单位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服兵役的土地。每一马岗,约有土地40※克,通常须出常年兵一名,兵员的衣食用费由被分予此种土地的农奴负担,清代还要自带武器。按乾隆五十八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洪武三十年(1397)置。治所在今四川康定。以其地酋长为宣慰使。其设置结束鱼通、宁远、长河西三地各自为部的历史。永乐十三年(1415),遣使入朝贡马及方物,并以“西番无他土产,惟以
?—1513明正德年间苗民暴动首领。铜仁(今贵州铜仁)人。苗族。正德六年(1511),与湖广镇溪(今湖南吉首)※龙麻阳率镇筸五寨、平头、乌罗(今贵州松桃西南)等处苗民起事。得土官李椿、龙真支援,抗击明
佤语音译,意为“买来的小娃”。亦作“穷教克”,即“买来的人”。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家庭奴隶或养子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买卖或人身抵债,多为儿童,一般称奴主为父母,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劳动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岳璘帖木儿第四子。中统三年(1262),随叔父撒吉思讨李坛,以功授行省郎中,拜博兴州、沂州达鲁花赤。至元十一年(1274)随丞相伯颜攻宋,为先锋,败宋丞相贾似道于丁家洲(在今安徽
解放前国民党镇压新疆三区革命力量的事件。1947年2月20日,部分维吾尔族青年,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维文会”(维吾尔文化促进会)集会,强烈谴责国民党在新疆的罪行,并在会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