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圣军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圣军,一为四捷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云:“圣宗统和五年(987),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凡四十二员。七年(989),隶总管府。”另有“归圣军兵马都总管府”,属南面军官职。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圣军,一为四捷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云:“圣宗统和五年(987),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凡四十二员。七年(989),隶总管府。”另有“归圣军兵马都总管府”,属南面军官职。
?—1665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崇德三年(1638),从安平贝勒杜度征明。至山东,攻利津县,先登克其城,以功赐“巴图鲁”名号,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农民
契丹开国初期在战争中获取给养的一种方式。最早见载于《新五代史·契丹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干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契丹兵制,凡民年15以上,50以下,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玛沁县。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名“甘丹扎西迥尼”(具善吉祥源地),又称“嘉祥寺”。青海黄河沿岸最著名之格鲁派寺院。为色拉寺属寺。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在色拉寺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译作阿达嘎洪。意为“下等人”。为阿拉特(平民)的最下层。多数人没有牲畜,生活贫困,无力缴纳牲畜和其他实物,成为领主征用劳役和兵役的对象,有的沦为奴仆,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
1888—1949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字福亭。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第31代孙,※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多罗郡王长子。自幼在王府内读书,19岁已精通满、蒙文,能诵藏文本经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墨尔根岱青四世孙茂海次子。雍正九年(1731),因受大策凌敦多布蛊惑,从父潜逃准噶尔,驻牧特穆尔图淖尔左近。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偕兄※齐默特多尔济等迎
即“失主兀惕”(591页)。
唐时南诏初期国务行政机构六曹之一。参见“六曹”(382页)。
以某个男始祖或女始祖之后裔组成的单系继嗣群体。基本特征为;实行外婚制,在本世系群内不能通婚;始祖明确,系谱清楚;由若干近亲家族按系谱连结组成血缘村落;有头人负责领导生产、分配和组织集体活动;耕地共有,
蒙古与金朝订和约的事件。元太祖六年(金大安三年,1211),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大举攻金,至八年,取黄河以北华北平原的金朝大部分领土,仅中都(今北京)等11城未下,三路进围中都。同年,金朝发生政变,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