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别乞失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为敌,先后攻掠四怯薛牛马畜牧和窝阔台汗子灭里之昔博赤(打捕鹰房之执役者)及斡脱、布伯诸投下(封地、采邑),并与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镇守官)明安所领讨剿之军作战,兵败汪吉昔博赤,起义被镇压。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为敌,先后攻掠四怯薛牛马畜牧和窝阔台汗子灭里之昔博赤(打捕鹰房之执役者)及斡脱、布伯诸投下(封地、采邑),并与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镇守官)明安所领讨剿之军作战,兵败汪吉昔博赤,起义被镇压。
壮族地区古地名。又称雷洞。北宋时邕州左江道侬峒地。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后改下雷州。民国改雷平县。今为广西大新县下雷乡。壮族聚居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
?—1224金朝酷吏。女真族。蒲察氏。以吏起身,久为宣宗完颜珣所信用,声势显赫。为人残刻,人人皆知其蠹国害民而不敢言。兴定(1217—1222)中,乘驸马仆散阿海之狱,大肆株连,使朝臣人人自危。正大元
突厥语音译,意为“商人”、“贸易人”。原籍多为喀什噶尔(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或安集延人。其中多数没有产业,以贩运为生,居住伊犁,为准噶尔贵族及幽禁于伊犁之和卓从事贸易。社会地位低微,与※塔兰奇人
蒙藏贵族随身佩带装置佛像的用具。所装为护身佛像,挂在胸前,用以“驱邪”和祈求“佛佑”。蒙古佛教信徒往往在胸前佩带之。
藏语“Sprul pavi sku”(朱贝古)的译称,意为“化身”,又译作“活佛”。此名唐吐蕃时已有,但仅系对赞普神化的誉称。元初西藏噶玛噶举派开始实行“化身”转世继承制,即推选一幼子为前辈上师的继承
见“十姓”(8页)。
?—17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伊陵尸逐就单于子。灵帝熹平元年(172),父死,嗣立。六年(177),随汉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出雁门击鲜卑檀石槐,大败而还。光和元年(178),卒,在
即“春稽”(1568页)。
书名。元贡师泰(1298—1362)撰。10卷,拾遗1卷。作者宣城(今属安徽)人,字泰甫,号玩斋。少承其父贡奎家学,又从吴澄受业,复与虞集、揭傒斯等同游。文章具有源本。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兵部侍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