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比

打比

壮族传统球类运动之一。亦称“打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参加者数人至十数人不等。秋收后在田间或广场上举行。事先准备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硬质木球和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的扁平木棒,与一块高30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的扁平石块。人多可分组比赛,人少则实行单人循环赛。比赛规则及作法,因地略异。一般为:比赛开始时,依运动员号码按次序轮流上场,先将木棒摆在竖立的石板上,用右手把球高高抛起,待小球落到双眼水平时,用木棒的平面狠击小球,使之飞向广场,飞得越远越好;小球停止滚动处为距离点,由对方派一人拾球,就地描准石板掷回;如小球掷不到石板,或由石板的一侧飞过去,待小球停止滚动,即用击球的木棒,丈量从落地点到石板边缘的长度,如距离为10尺,即得10分;是时,上场运动员可将木棒的半截置于一个约10厘米深的地槽上,另半截着地,将小球放在着地木板的上端,用脚猛踏另一端,使小球高高抛起,然后迅速拿起木棒击球,再由距离点丈量,如得30尺,即可10+30得40分,并取得连续“打比”的权利,如第二次“打比”又得40分,即算80分,如此累胜累加分。但如果第一次击球就没击中,算得0分,并失去继续击球的权利;如虽然击中球,球也飞得较远,但对方从距离点掷球回来,击中石板,也算得0分,并失去继续击球的权利;如脚踏击球失误,前得10分有效,但失去连续“打比”的权利。循环轮流完一遍后,以分数高低排名次。这种体育比赛,可锻炼青少年的臂力和眼力,为壮族民间所广泛喜爱。

猜你喜欢

  • 源师民

    北齐、北周、隋官员。避唐讳,史籍又作源师。字践言,河南洛阳人。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人,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北齐秦州刺史※源彪之子。初仕齐,为司空府参军事,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又摄祠部。武

  • 章肃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

  • 通司岗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又称作斯岗衙门。位于拉萨大昭寺北。乾隆十五年(1750),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因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谋逆,召至衙署楼内诛之,后两大臣遇难,衙署楼房亦被乱党烧毁。十六年,诏于该处为遇难两大

  •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

  • 刘粲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国君。字士光。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聪子。自幼兼习文武。光兴元年(310),父即位,封河内王、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兵4万攻晋洛阳,掠梁、陈、汝、颍,

  • 特林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 拓跋子推

    ?—477北魏宗室。又称直懃子。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太安五年(459),封京兆王。历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史称其“性沉雅,善于绥抚,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后入为中

  • 乞台普济

    ?——1318又音奇塔特布济克。元代党项(唐兀)人。姓史氏。蒙古唐兀军民达鲁花赤算智尔威次子。自幼从父出入世祖帷幄。至元三年(1266),选侍裕宗于东宫,近二十年。后奉诏保育鞠视武宗、仁宗,以己子也克

  • 萨旺

    见“噶伦”(2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