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折掘部

折掘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东晋太元二十年(395),被秃发乌孤击破,使乌孤得以建廉州堡都之。自此,折掘部归附南凉,其上层有在南凉政权中任职者,秃发傉檀王后亦为折掘氏。义熙六年(410),北凉沮渠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麦田、车盖等鲜卑诸部皆归附。南凉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反于石驴山(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逼使傉檀从姑臧迁还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隆安三年(399),叠掘河内率户5千,自北魏西界河套一带归附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为都统,娶宗女为妻,成为陇西鲜卑之一支。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陇西鲜卑”(1255页)。

猜你喜欢

  • 私庄百姓

    明清泗城府对外来汉族人户的称谓。泗城府(属邕州羁縻州)改土归流前辖红水河上游两岸壮、布依族地区。境内土地、山林、河流、民人均属岑氏土官及其官族部属——亭目、甲目所有,各有区域,称庄园。外地汉族入境投靠

  • 元光珍货

    金代钞币之一。宣宗元光二年(1223)五月,以绫印制。每贯折“贞祐通宝”钞50贯。与银钞等诸钞并行。行之未久,银价日贵,钞价日贱,民仅以银论价。金廷遂定法以纠之,银1两不得过“兴定宝泉”300贯,凡物

  • 敦珠策忍

    见“敦珠批结”(2270页)。

  • 瑚尼勒图

    ?—179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鄂讷氏。世居黑龙江。乾隆中,由护军累迁至参领。三十六年(1771),从征金川有功,赐“巴图鲁”名号。又从海兰察,夺寨有功,擢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四十一年(1776),

  • 伊沙罕

    见“伊希卡噶”(807页)。

  • 亦思替非文字

    又称回回文字。乃元朝立国之初即颁行天下与蒙古文、汉文通行的三种文字之一。由镇海主管其事。元朝政府的重要机关,均设有回回掾史、回回译史、回回令史等,以掌管回回文书,造回回文册等事。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

  • 图瓦

    见“唐努乌梁海”(1925页)。

  • 斡赉城卫

    见“兀勒阿卫”(111页)。

  • 勐龙傣族反土司斗争

    1913年,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傣族人民不堪土司压迫剥削,在岩宰领导下揭竿起义,参加斗争者达3000人,攻破勐龙城,将土司驱逐出境。岩宰等打开土司谷仓,将粮食发放给农民。土司逃匿于森林,遣人向思普沿边行政

  • 济美贝季僧格

    1788—1835清代藏传佛教高僧。壤塘曲尔基寺(位于四川阿坝壤塘县)第七世活佛。果洛约达地方人。藏族。经宁玛派大德都杜林巴和噶玛噶举黑帽系十三世活佛都杜多吉占卜确认为壤塘第六世活佛额顿丹巴达杰的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