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神山顶”。亦称纳孜、章拉则、拉则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上游,属于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孜宗,地当交通要冲,东通日喀则、江孜、西通萨噶、噶达克,南通胁噶尔、定日、聂拉木。设有要寨,驻兵镇守。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改为拉孜县,县政府驻曲下。以农业为主,有小片牧区。境内有曲德寺、彭错林寺。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颇罗鼐赴该地求援,获萨迦寺主支持,命拉孜和彭错林人民拒赴前藏贸易,拒绝向前藏拉萨政府缴纳差税。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神山顶”。亦称纳孜、章拉则、拉则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上游,属于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孜宗,地当交通要冲,东通日喀则、江孜、西通萨噶、噶达克,南通胁噶尔、定日、聂拉木。设有要寨,驻兵镇守。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改为拉孜县,县政府驻曲下。以农业为主,有小片牧区。境内有曲德寺、彭错林寺。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颇罗鼐赴该地求援,获萨迦寺主支持,命拉孜和彭错林人民拒赴前藏贸易,拒绝向前藏拉萨政府缴纳差税。
?—182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姓富察氏。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翻译生员考补内阁中书。历官四川顺庆府通判、湖北兴国州知州。嘉庆元年(1796),赴荆州军营,随巡抚惠龄镇压白莲教起义,平凉山覃
680—738唐代吐谷浑王族。字坦,号代乐王。慕容氏。神龙二年(706),受唐封左屯卫翊府左郎将。景云二年(711),摄左屯卫将军,仍充押浑(指吐谷浑部落)副使。玄宗开元元年(713),拜上柱国,十年
西域古国名。一作大宛、破洛那、沛汗、捍、跋贺那、判汗。又谓古渠搜国。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地区。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都城方千里,兵数千人。地产朱砂、金、铁。农业、园艺业发达
?—1395明初将领。又名国胜,字宗异。回族,安徽定远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喜读兵书,讲论兵法,精于骑射。元末随父避于山中,据寨自保。至正十二年(1352),与兄国用率众归附朱元璋,备宿卫,居帷幄,参
蒙古族已婚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型。亦作练垂。元明时期即甚为流行。明人萧大亨《夷俗记·帽衣》载:“若妇女,自初生时业已留发。长则为小辫十数,披于前后左右。必待嫁时,见公姑,方分为二辫。末则结为二椎,垂于两耳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的官衔之一。藏语音译,意为相当于“代理县长”。19世纪中叶设置。由错那宗本(县官)任命僧俗各1人,报西藏噶厦政府备案。任期为3年,亦可连任。常年驻降喀宗康,代理错那宗宗本行使职权。并兼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
见“土河”(63页)。
见“巴勒滚”(412页)。
见“龙仔”(4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