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捺钵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形成为契丹统治者受游牧生活影响的一种特殊制度。一般又称作“四时捺钵”。契丹地处塞外,以游牧为主,车马为家,逐水草,就畋渔,避夏暑冬寒,岁以为常。皇帝日常处理国务,亦不固定在一地。建国后,虽仿汉制,先后有五京之设,然诸帝“游田之习,尚因其旧”,“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帝后终年盘桓于四时捺钵间。圣宗时基本形成定制: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60日方至,主要活动是凿冰取鱼,纵鹰捕鹅,至春尽乃还;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占卜择吉地为纳凉之所,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至,居五旬,时与北、南诸臣僚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虎及鹿;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过冬,再与北、南大臣会议军国事,不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每岁四时,周而复始。按是制,夏冬两季各在捺钵召开大政会议,合议国政。会后赴春水秋山游猎,主要官员扈从,随时随地料理国事。故其国家的政治中心实不在京城,而在游牧式的“捺钵”。此制金、元沿袭,而游猎内容日重,处理国务内容日轻,又为时趋短,渐失去政治中心意义。至清代,热河避暑,木兰秋猎,为其遗风。

猜你喜欢

  • 良尔吉

    清代四川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弟。藏族。大小金川构衅时,勾结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袭小金川,擒泽旺。私通泽旺之妻阿扣,掌管小金川土司印信,土民甚为不服。乾隆十三年(1748),清军进剿大金川,令领小金川兵。佯

  • 宸垣识略

    书名。吴长元编著。16卷。该书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及名胜古迹,有八旗各佐领驻地、亲王以至贝子公侯府邸所在及逸闻掌故,对研究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光绪二年(1876)刻本及196

  • 斛律平

    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敕勒(高车)斛律部人。※倍侯利玄孙,大那瓌子,左丞相※耶律金兄。善骑射,有干才。北魏景明(500—503)中,为殿中将军,迁襄威将军。正光(520—525)末,从大将军尉宾镇压六

  • 苏易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 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实勒们卫

    见“失里绵卫”①(591页)、“失里木卫”(591页)。

  • 雷弱儿

    ?—355十六国时前秦大臣。南安(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羌人。原为部落首领。前秦苻健在位时(351—355),历任侍中、大司马、丞相。东晋诱其杀健,以为内应,灭前秦;其伪许之,并请接应,后被识破,未果。

  • 宣政院

    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的中央机构。世祖至元元年(1264),始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今西藏)来朝见于宣政殿,故改名宣政院。以帝师总领其事。下设院使(秩从一品)、同知、副使、佥院、同佥

  • 长颈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以壶颈长故名。敞口,溜肩,鼓腹,瘦足。用以盛酒。内蒙古乌达盟康家营子辽墓壁画所绘侍奉图中,在几案上置有此器。

  • 边觉多吉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原为大昭寺商卓特巴。噶伦伊喜洛布汪曲逝世后,于光绪十八年(1892)暂署噶伦。二十九年(1903)革职,三十四年(1908),复被十三世达赖喇嘛起用。宣统元年(1909),

  • 呼毒尼

    ?—前113西汉时匈奴裨王。又作苘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昆邪王)归附汉朝,封下摩侯(又作下麾侯)。元鼎四年(前113)卒,子伊即轩嗣,封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