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撂档子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举行时间视死者家庭经济状况定在1周年或2周年、3周年时,穷人家多在百日后办理。完毕,撤去“档子”,晚辈脱去孝服,故称“撂档子”。仪式隆重,多用苇席或白布搭棚,用木做一“木古法”(人偶)代表死者置于棚内;也有不搭棚的,仅在死者住的地方置一“木古法”。届时,给“木古法”上供品,点香烧纸,请送魂萨满在其旁跳神3日,死者子女在头天要跪在一旁,听萨满与死者通话。第三天晚上,将“木古法”放在雪撬上,送魂萨满边敲神鼓边唱送魂歌;手擎木制神鹰,以供死者骑着从阴间“返回”。送魂(指第二灵魂,称哈尼)时,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3箭,指示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方向。3箭射完,萨满声称死者灵魂已护送到阴间。最后是死者家属在墓地处理“档子”物和脱孝服。“档子”物早年全部烧毁,后改为将其在火堆旁绕一圈表示已烧掉了,然后送给他人。孝子脱孝服不能自已动手,请别人代脱。如死者有妻子,脱孝服后即可改嫁。还流传,如死者妻子有过对其不忠,死者灵魂不见血不走,于是其亲戚、家人要把她的嘴或鼻打出血,用刨花蘸一点血夹在“木古法”腋窝,认为这样死者灵魂才肯离去。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

猜你喜欢

  • 翁堂打

    见“合亩制”(834页)。

  • 蒙古弓

    冷兵器之一。蒙古最早的狩猎工具。既是防身武器,也是部落争斗使用的兵器。初弓的制作技术差,原料质量不高。《黑鞑事略》:“有顽羊角弓、角面连靶通长三尺”。蒙古汗国时期由手工工匠专门制作,制弓的工艺技术得到

  • 大化总归

    伊斯兰教译著。清末伊斯兰学者马复初口述,弟子马开科等译。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分上、下两卷。书名乃阿拉伯文伊斯兰教经典《甫苏思》的意译。为《四典会要》之续篇。“大化”取意真主化育万物,化生万物

  • 哥邻羌

    唐※“西山八国”诸羌之一。分布今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金川县一带。哥邻为该部自称。隋时附国及唐时吐蕃称之为“嘉良”(嘉梁)。唐武德元年(618),置嘉良县隶雅州都督府。文宝(742—756)前,隶雅州都督

  • 广西省经济概况

    广西地方经济专著。1册5章。近人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撰。内容记述作者1933年秋前往广西进行实地调查的结果,内分总论、农业、工业、金融、对外贸易等五部分,记广西各县(市)的地势、气候、土壤、田亩、农

  • 结绳记事

    文字末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用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等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

  • 羽奴思

    1416—1487※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一代汗。蒙古族。※歪思汗长子。1432年,父卒,因争夺汗位,王公大臣分为两派,以多数异密拥立其弟※也先不花为汗,被迫拥众离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宁),奔撒马尔罕。被帖木

  • 母译是谟瓜

    傈僳语音译,意为“生产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社会青年男女在春季生产劳动中产生爱情,至秋季,种下的庄稼熟了,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

  • 傣文

    我国傣族使用的文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着四种形体不一的文字: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傣端文)。这四种文字都来源于古印度文字母,与泰文、缅文,老挝文和柬埔寨文同属一

  • 独解支

    ?—715唐代回纥第六代首领。药罗葛氏。※比粟子。永隆元年(680),嗣父位,继任瀚海都督。以后突厥默啜可汗势强,铁勒旧地尽为所并,遂率众联契苾、思结、浑三部自碛北徒居甘、凉间避乱。以精骑佐唐之赤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