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花儿
亦称唱玉日。“玉日”,古突厥语,意为“诗歌”。撒拉族用汉语唱的一种山歌。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编修《循化志》时,就记载了一首当时流行的撒拉花儿。因受当地藏族民歌的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歌词一般为四句、六句,也常有半阕为两句半称折断腰的。唱法有独唱、对唱、联唱等形式。唱时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并可在句中加用撒拉语作衬词,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其调门有《撒拉大令》、《孟达令》、《水红花令》等。内容以表达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主。
亦称唱玉日。“玉日”,古突厥语,意为“诗歌”。撒拉族用汉语唱的一种山歌。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编修《循化志》时,就记载了一首当时流行的撒拉花儿。因受当地藏族民歌的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歌词一般为四句、六句,也常有半阕为两句半称折断腰的。唱法有独唱、对唱、联唱等形式。唱时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并可在句中加用撒拉语作衬词,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其调门有《撒拉大令》、《孟达令》、《水红花令》等。内容以表达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主。
见“沙陀”(1124页)。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洪武四年(1371),以元东胜州改置东胜卫。二十五年(1392),分为东胜左、中、右、前、后5卫。次年取消中、前、后3卫,只保留左右2卫。永乐元年(1403)废弃。正统年间(143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后。柔然人。郁久闾氏。※大檀可汗亲属,※闾毗妹。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随兄弟等自柔然投北魏,被拓跋焘选入东宫。太平真君元年(440),生文成帝拓跋濬。北魏尊崇外戚,故其
壮族传统手工艺品。亦作“箭囊”、“箭服”。流行于各地壮族民间。用土织厚布多层制成长约20厘米、宽约12厘米的长方形挂包,外层用浆糊把多层土布粘在一起,使之厚重结实,再于面上刺绣各种花纹,有的还在沿边镶
藏语音译,亦作“唐卡”。藏族绘画。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指为寺庙供奉而绘于布底上的壁画和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史传说题材。一般中间为佛像,两旁为小佛像、菩萨、传承祖师像等,衬以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文成公主庙。在清海玉树县。相传唐文成公主进藏途经此地,令随从大译师智敏主持,由工匠于悬崖上精刻9尊佛像,中为大如来,左右各侍立四尊菩萨。据《大日如来佛记摩崖释》载,大日如来佛像高2.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初期由八部组成,奚嗢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时
见“罗殿国”(1418页)。
朝鲜语音译,意为“坎肩”。朝鲜族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男子必备,老年妇女亦穿。形如西服坎肩,老年穿的肥大。有3个口袋,5个扣。多为黑色或淡青色,也有灰色的。分为单层和夹层。单层坎肩,多为青年男子
元代蒙古地区重要驿站之一。设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原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世祖忽必烈在此称汗,四年(1263),改名上都,有元一代,为诸帝夏季驻地,每岁巡幸至此。与大都(今北京)并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