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里畏吾

撒里畏吾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疏勒”之音变;一说为回纥发源地之河名,《新唐书·回鹘传》谓:回纥“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一作薛灵哥水,即今蒙古高原之色楞格河),“娑陵”与“撒里”(sarig)音近,可证此说;一说源于宋时的※黄头回纥;一说源于西州回鹘或龟兹回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族分布于今甘肃敦煌西南、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至罗布泊、若羌之广大地区。以游牧为生。“居无城廓,以毡帐为庐舍,产多驼、马、牛、羊”。信仰佛教。13世纪初叶,蒙古国征服该地区。后元朝封忽必烈之孙铁木儿不花为“镇西武靖王”,封朵儿只班为安定王镇守其地。一些蒙古部落随诸宗王镇戍边境,进入撒里畏兀区域游物,在与撒里畏兀的长期交往中相融合。14世纪中叶,明朝在此地先后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封元宗室宁王眩烟帖木儿为安定王。15至16世纪初,各卫因遭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不能自立,相继溃散,请内徙,遂东迁嘉峪关内肃州(今酒泉)及甘州(今张掖)南山一带住牧。

猜你喜欢

  • 八寨断藤峡捷音疏

    书名。明代有关镇压广西瑶族壮族农民起义的奏章。一篇。明王守仁(1472—1528,号阳明,今浙江余姚人,汉族)撰。作于嘉靖七年(1528)七月。内容记述其部将张经等率领汉、土、俍兵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族

  • 拓跋郁律

    ?—321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弗子。史称其“姿质雄状,甚有威略”。晋愍帝建兴四年十二月(317年初),侄拓跋生卒,嗣立。元帝太兴元年(318),击败入侵之铁弗匈奴刘虎,以女妻来附之虎

  • 木速蛮

    元代对伊斯兰教徒的称谓。为波斯语、阿拉伯语音译,又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木速鲁蛮。铺速满,即今译穆斯林。元代汉文文献通常将西域各族之木速蛮称为回回。多为当时东来中国的中亚、波斯籍军士、工匠、官员、商人

  • 大模达

    高句骊国军职名。其名仅见于《新唐书·高丽传》。比唐之卫将军。其下军官称※“末客”。

  • 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

    见“罗卜藏布林拉伊”(1425页)。

  • 夜落隔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额尔德尼伯克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 豁你赤

    见“火你赤”。(393页)

  • 阿尔泰语系

    根据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由原始阿尔泰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批语言,包括3个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原苏联、蒙古国、土尔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一些东欧国家。在3个语族

  • 兀鲁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呼鲁河卫,并说清代有呼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流入赫尔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