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北朝时汉国皇帝侯景年号。551—552年,凡2年。 ②唐代渤海国简王大明忠年号。818年,凡1年。
①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后裔,俺都剌之子。初附叛王海都反世祖忽必烈。成宗大德五年(1301)海都兵败走死。十年,皇侄海山(武宗)进兵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遂与诸王明理帖木儿等归降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闻定边将军兆惠于喀喇乌苏被布拉呢敦(大和卓)、霍集占(小和卓)叛军围困,率军自乌鲁木齐挺进南疆。至巴尔楚克,与参赞大臣舒
瑶族一支系。自称“拉珈”,意为“居于山里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中部和北部。因其地盛产茶叶,历史上曾称“茶山州”,故名。传说自广东、湖南和广西的南宁、百色、象州等地迁来,说法不一,其入山时间也先后
准噶尔地名。原为维吾尔语,意谓“踏地有声”。今新疆巩留县地。因地有空格斯河得名。地势宽平,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宜耕宜牧。旧为准噶尔乌鲁特、霍尔博斯鄂拓克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秋,准噶尔宰桑克什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见“福山卫”(2412页)。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
见“太阳罕”(273页)。
唐代南诏第四世王皮逻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被唐皇封为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见“皮逻阁”(6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