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土尔扈特部西路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叔父默们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济尔噶朗贝勒,建旗。因驻牧晶河(今新疆精河县),故又称“晶河土尔扈特”。所部1旗,分4佐领,自为1盟,曰乌讷恩素珠克图西路盟。归伊犁将军节制。四十八年(1783)赐世袭。牧地东至精河城界,南至哈什河源,西至托霍木图台接察哈尔营牧界,北抵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其地今属精河县。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叔父默们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济尔噶朗贝勒,建旗。因驻牧晶河(今新疆精河县),故又称“晶河土尔扈特”。所部1旗,分4佐领,自为1盟,曰乌讷恩素珠克图西路盟。归伊犁将军节制。四十八年(1783)赐世袭。牧地东至精河城界,南至哈什河源,西至托霍木图台接察哈尔营牧界,北抵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其地今属精河县。
彝语音译。意为土地出租者不供应种子,佃种者交纳粮食产量的1/3为地租。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属于实物地租活租,多实行于高山轮歇地,休耕期间不纳租。出租者
见“鲁日歌乐舞”(2268页)。
参见“撤满甫尔”(249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河西地区(指今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的鲜卑诸部。其称约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后凉吕光曾遣使封秃发乌孤为“河西鲜卑大都统”。除最主要、最强大的秃发部鲜卑外,有史可稽者尚有※乙弗、
藏语音译,意为“部落办事人”。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牧区基层组织的执事之一。各部落共同推出一名人选,由※宗本(相当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宗”的官员)决定。负责传达宗政府的命令、宗政府与部落的联络及向小部落派
明代蒙古右翼土墨特部领主。亦译素郎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他失礼子,※把汉比吉所生。仗祖母三娘子之势并有大板升(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之众,富冠诸部。初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五年(
清末广西提督冯子材镇压海南岛陵水、崖县等地黎族人民起义后所制“善后”方案。共12条,其内容主要是:开辟十字大路,使来往畅通;屯兵要冲之地,安营弹压;分设抚黎局,委任黎族上层为局以下各级头目,令其自为约
九世班禅之师。藏族。详见“热苏的拉”(1857页)。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首领所将种落兵谓之1溜。士兵自幼训练,行止有序。8溜为一头项。
西域古国名。王治番渠类谷(今新疆阜康县境)。东与郁立师,北与匈奴,西与劫国,南与车师为邻。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60余,口1100余,兵35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都尉、译长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