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秋山
原为契丹皇帝春猎之水与秋猎之山的统称。渐以指代皇帝春秋行猎之事。契丹民族喜猎,皇帝尤之,更受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影响,为避夏暑冬寒,皇帝一年大部分时间不在京城,而在外地落帐,称为捺钵,主要臣将扈从,随时随地处理国务,实为流动的政治中心,春水秋山则指春、秋捺钵之地。春猎地最初主要在长春州之鱼儿泺(今吉林省镇赉县东南月亮泡);秋山指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白塔子)迤西之诸山,以后,随活动范围扩大,并不限此两地,逐年有变。
原为契丹皇帝春猎之水与秋猎之山的统称。渐以指代皇帝春秋行猎之事。契丹民族喜猎,皇帝尤之,更受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影响,为避夏暑冬寒,皇帝一年大部分时间不在京城,而在外地落帐,称为捺钵,主要臣将扈从,随时随地处理国务,实为流动的政治中心,春水秋山则指春、秋捺钵之地。春猎地最初主要在长春州之鱼儿泺(今吉林省镇赉县东南月亮泡);秋山指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白塔子)迤西之诸山,以后,随活动范围扩大,并不限此两地,逐年有变。
书名。清刘锦堂撰。16卷。是书系作者于光绪(1875—1908)年间,奉命驻镇新疆的奏折汇编。奏稿起自光绪四年(1878)三月二十四日,止于十五年(1889)二月十五日。内容主要有:一为新疆改为行省经
唐代葛僚人暴动首领。戎州泸州(今四川泸州、宜宾一带)人。葛僚族(今仡佬族先民)。大中十三年(859),因官吏贪婪,民不聊生,葛僚族人民怨恨,起而暴动,拥其为王。攻城池,杀官吏。后遭刺史刘成师诱降,部众
见“撒里畏吾”(2494页)。
见“仡僚”(571页),“仡佬族”(572页)。
见“康佐苗”(2101页)。
古印信。已收存者有3颗。为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形方,边宽10.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5厘米。边镌有满汉文合璧“乾隆肆拾年九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伍百肆拾伍号”、
?—1311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唆都子。至元五年(1268),随都元帅阿术攻宋襄阳,以功充管军总把。十一年后,隶丞相伯颜,为知印。从破郢州、沙洋、新城、江州、太平州,加进义校尉,攻丹阳、吕城,破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2月爆发于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迪化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到迪化和伊犁
唐代黔中道溆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又作叙州蛮。因系改巫州置溆州,又称巫州蛮。以境内杂有僚人,又称溆州僚或巫州僚。分布在今湖南西南部及贵州天柱一带。秦汉以来,属※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槃
古县名。西汉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一说在云南路南县。南朝梁废。其地今有苗、彝等民族居其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