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阿都家支首领,在唐、宋、元、明各代均为落兰部(乌蛮大部落之一)的小酋或头目。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抵四川建昌、凉山,头目结固降附,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至慕枝任长官,于康熙四十
古水名。即今绥芬河。金称苏滨水,明曰恤品河。皆同音异译。绥芬河有南北二源,南源称大绥芬河,出吉林省东北部盘岭;北源名小绥芬河,出黑龙江省东南部太平岭,二源合流后称绥芬河。又东流至黑龙江省宁安县三岔口北
见“夷男”(760页)。
清代选用内务府属女子以为宫帷服役人。沿循历朝例,后金时代,即以包衣女子为宫女。此制规定,以3年为期选阅1次,主要在上三旗包衣内选用。先由各内佐领、内管领将辖下年及13岁以上未经选阅女子造具清册,一呈内
?—1855太平天国杰出将领。亦称林凤翔。广西武缘县(今武呜县)林圩广寺村人。壮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人放牛和帮工为生。爱习武,尤善骑射。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
地名。位西藏江孜以东,扼江孜通往拉萨之咽喉之地,取小路南下直达江孜到帕里中间之康马。光绪三十年(1904),英侵略军袭击江孜时,部分藏军集结于此,以切断英军后路,并将江孜之部分英军诱出至此袭击之,并从
约1790—185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都统成德子。字静安。袭侯爵。嘉庆间,历任按察使、布政使、河南巡抚。任内,于南阳筑马营坝防汛,因堵御不速革职。道光五年(1825),擢两江总督,
辽朝后期宫内争权斗争中制造的冤案。昭怀太子名耶律濬,为辽道宗长子。自幼聪慧,好学知书,6岁封梁王,随父行猎,三发三中,获道宗宠爱。咸雍元年(1065),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兼领北南枢密
见“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1706页)。
637—735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