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离
成汉大臣。六郡人部曲督李含子,母为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西晋永宁元年(301),舅李特承制后,为将帅。太安二年(303),闻父劝舅李流降晋,自梓潼驰还,与表弟李雄共谋击晋罗尚军。成为李雄心腹,委以军国大事。建兴元年(304),雄称成都王后,为太尉。后据梓潼。晏平四年(309),为部将罗苟、訇琦、张金苟所杀,梓潼归于罗尚。
成汉大臣。六郡人部曲督李含子,母为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西晋永宁元年(301),舅李特承制后,为将帅。太安二年(303),闻父劝舅李流降晋,自梓潼驰还,与表弟李雄共谋击晋罗尚军。成为李雄心腹,委以军国大事。建兴元年(304),雄称成都王后,为太尉。后据梓潼。晏平四年(309),为部将罗苟、訇琦、张金苟所杀,梓潼归于罗尚。
清代驻西藏边界的藏族喇嘛官员。边缺、大缺、中缺、小缺各营官内均有喇嘛补放之营官。各层喇嘛营官不给顶戴,缺出,以喇嘛补,多系达赖喇嘛随侍之人,如仍在达赖喇嘛前服役,勤劳年久,不能远离,由驻藏大臣另派员,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一个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军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本岛西南沿海地区,为巩固在台湾的立足和扩大对台湾岛的侵略,在安平的一鲲身构堡筑城,荷兰侵
西夏法令之一。夏景宗李元昊于建国初显道元年(1032)三月发布。党项羌人本披发蓬首,后渐行汉人风俗结发。李元昊自认为鲜卑拓跋之后,原行秃发之俗,即剃光头顶,周围留发。立国后为保持旧俗,以异于汉人发式,
1876—1955近代白族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县人。早年奋志读书并注重国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乡试解元。翌年,由云南学务处派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1907年回国,
①渤海王国置。为定理府依郭州,领定理、平邱、岩城、慕美、安夷5县。州治故址或说在今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交界之兴凯湖以东地区;一说即前苏联沿海州之苏昌城,等等。辽灭渤海后废(辽东京道之定州非其移置),其民因
1439—1487明代西藏察木多地区帕巴拉呼图克图一世。藏族。生于工布江达娘布地区。贡觉多登桑达贝桑之子。由德木塘巴剃度出家,法名帕巴拉,意为“圣天”。拜多登桑杰彭巴等数十名高僧为师,博学多识,广修显
旧时满族习俗,对夏历正月初六的一种节令称呼。流行于京师及东北地区。每年新春初一至初五,有接神、拜年、祀财神、打鬼等各种活动,所有店门均要关闭,并严禁妇女往来串门。初五叫“破五”,从此开禁。初六叫“归宁
517—569西魏、北周大臣。即尉纲,字婆罗。代郡人。先世属鲜卑尉迟部,后以部名为姓。尉迟俟兜子,母为宇文泰姐昌乐大长公主。少孤,与兄尉迟迥依托舅氏,先居晋阳,后入关从宇文泰征伐,骁勇善骑射,甚得宠信
东汉武陵蛮起义首领。武陵郡(治今湖南溆浦县南)人。蛮族。原为武陵蛮族※精夫(酋长)。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率众起义,据险隘,攻郡县,拒击汉武威将军刘尚军,并乘汉军粮尽援绝退兵之机,大败汉军。二十
见“唐努乌梁海”(1925页)。